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咱们熟悉的端午习俗,竟是养胃清火滋阴清
端午节就要到了。在这个节日,大家吃粽子、悬艾草、吃咸鸭蛋、挂香囊……古人真的很睿智,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端午节传统习俗,寄托了卫生健身、祛病避邪的期盼。你知道吗,几乎每个习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暗藏中医养生精髓,真是太妙了。
本文专家:
医院中医科中医副主任医师张奎军
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
咸鸭蛋
为滋阴清肺而生
端午节是咸鸭蛋热卖的节日。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一大清早闻着粽香起床,而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会一起煮上咸鸭蛋、鸡蛋,伴着粽叶的香味,这些蛋似乎也格外香。
端午节为何要吃蛋呢?张奎军介绍,这是顺应节气的饮食。在中医里,蛋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鸭蛋本性偏凉,味入心,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在阳气旺盛的时节,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热。
艾草
为抵抗疾病而挂
端午节,采集艾叶、菖蒲挂在门楣和窗户上,是取其避邪的寓意。其实,艾叶与健康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艾草早在我国古代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特殊气味,驱虫的效果很好,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
中医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熏,可通畅全身的气血,提升免疫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此外,用干的艾草泡手泡脚,可以去湿驱寒。
赛龙舟
为了气血通畅
端午节习俗还有与运动有关的,就是赛龙舟这样的项目。张奎军介绍,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闷热,人容易烦躁忧郁。夏季养生,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运动时还可以分散注意力、忘掉不快,我们可以用这些“快乐因子”让身体更健康!
糯米粽子
为养胃清火而来
无论南北方,端午节被大众广为继承的习俗一定是吃粽子。
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时节,气候特点是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
传统的粽子主料是糯米加大枣,粽叶一般都用苇叶。在中医里,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适量食用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
而苇叶等材料都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苇叶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蒸煮,粽叶内的有效成分可与内馅部分的营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增强粽子的补益作用。
大枣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如果在粽子里加些莲子,可以健脾除湿;加些小豆,可以消肿。
特别提醒
健康吃粽子有讲究
朱叶珊提醒,粽子虽美味,但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糖尿病、肾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老人、儿童如果饮食不慎,会患上“粽子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不宜食用凉粽子
糯米中的淀粉支链在加热以后及冷却以后的形态不同。糯米食品冷了以后,淀粉分子会增大,导致难以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02
不宜作为一餐中的唯一食品
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
同时,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有通气、去积食的作用。对于老人、小孩和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吃粽子的时候搭配上白萝卜汤是最好的选择。
03
不要一次吃太多
粽子不要一次吃得太多,也不要空腹吃。因为糯米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
粽子黏度高、缺乏纤维质,不易消化,而夜间人体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总之,提醒大家,粽子虽然美味,但一定要吃得安全适量,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为您
推荐
5杯自制小药茶,专治夏天各种不舒服!简单又管用,为全家存了~
食物是最好的药,吃对了也能降血糖!附中医专家总结的降糖食物表
端午节要到啦!送您一份攻略,助您吃得安全、玩得畅快
本文来源:光明网、中国中医药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编辑:白晨//责编:李沛//监制:曹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