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这些千奇百怪的端午习俗,你有听过吗

发布时间:2021-10-16 17:37:00   点击数: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五月初五又要到了,端午节曾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除了屈原、赛龙舟、吃粽子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端午习俗,你肯定没听过!抢鸭子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瑞丰镇,端午节最热闹的节目就是抢鸭子。抢鸭比赛上,头鸭抛入江中即引来各船队蜂拥而上争抢。相传北宋时,苏东坡在瑞峰求学与王弗相遇瑞草桥,中岩唤鱼联姻,婚期在大端午。当时,王家在岷江东岸派出庞大船队披红挂彩满戴花红礼炮、活鸡活鸭到瑞峰迎接东坡过江圆房,岸边迎亲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顿使船头鸡惊叫鸭惊飞,船上人们纷纷扑入河中抓鸡捕鸭,搅得满江白浪翻腾,两岸欢声雷动,苏王夫妇笑逐颜开。从此,抢鸭活动便成为瑞峰乡亲大端午的民俗娱乐活动,吃斗米虫在台州市黄岩区澄江,粽子不过是个舶来品。对居民们来说,只有吃上一盘“虫子”,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过端午。一条条肉乎乎的斗米虫,拿炭火一烤或者用油一煎,黄澄澄脆生生。你可别嫌弃,当地人称这种“斗米虫子”具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等奇效,连《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呢。破火眼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不仅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比如“端午破火眼”习俗。端午这天,各家备一盆清水,滴上几滴雄黄酒,再放进两枚鹅眼钱,合家大小都用这盆水来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晒水给小孩洗澡这是古人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晒水给小孩洗澡。在屈原故乡湖北一带,端午节这天,除了花冠文身,鸣金逐疫等习俗,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戴艾草在山西解州一带,端午这一天,大街小巷会出现许多艾草艾叶。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可驱蚊虫,有保健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艾叶除了用来包粽子、插在门上驱邪外,还可以戴在头上。各村祭龙王,男女戴上艾叶,称为“去疾”。小孩子们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吃“十二红”在扬州一带,端午当天各家各户都会煮一桌“十二红”,“十二红”一般指带红色或酱油色的食品,如烧仔鸡、烧黄鱼、炒苋菜等等,有四碗八碟之说。“四碗”,多为酒后吃饭烧煮之类的菜肴,有红烧黄鱼、红烧趴蹄、红烧牛肉、红烧鸡块。“八碟”,又有“四冷”、“四热”之分。四冷为:咸鸭蛋、香肠、洋花萝卜、熏鱼等;四热为:炒苋菜、炒猪肝、炒河虾、炒黄鳝等。出端午佬在川西一带,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流传着“出端午佬”的习俗。端午这一天,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他们敲锣打鼓,在街上游行,气场爆表。忌打井水北京旧时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本文由“文明福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30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