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让诗词给你讲述我们应该知道的端午

发布时间:2018-5-23 17:28:41   点击数: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陆游《乙卯重五诗》

  

端午节起源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屈原《九歌·云中君》

 

端午节习俗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渔家傲(宋·欧阳修)

  

清香甜糯的粽子

  粽子种类繁多,从口味上来讲,南方人喜欢吃咸粽子,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咸粽子多包入五花肉、排骨、咸蛋黄等香味浓郁的咸味食材。甜粽子多包入豆沙、蜜枣、莲子、绿豆等各类食材,配上白糖蜂蜜,便成为甘甜清香的甜粽子。

  让人眼花缭乱的,是粽子的形状。宋人《事文类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芰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名。”角粽最常见,也最好包,立体菱形,又称为三角粽;锥粽,形状一头大一头小的;芰粽又称笔粽,形状似一枝毛笔,寓意“必中”;筒粽为筒状,多用宽叶包裹,广东人习惯这种粽子;秤锤粽形似秤砣,是一立锥体,应该与“小脚粽”相似;九子粽就是把九只很小的三角粽用线相连成一串,给小小孩玩耍用的。

  

  

清香四溢的香囊

  在民间,有在端午节为小孩佩香囊的习俗,寓意避邪驱瘟,还可以点缀在身上。香囊内放有用朱砂、雄黄、香药做成的香粉,外面用丝布缝上,再用五彩线打出各式的结,样式玲珑美观,闻起来清香四溢。

  

  

文化气息浓厚的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一项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水上体育运动,盛行于南方。这一习俗,相传是由于屈原投江,楚国人争相划船拯救溺水的屈原而来。也有一种说法,是居住在水乡部落的人们,为了抵御蛇虫、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就把船建成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样子,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表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才渐渐地把龙舟竞渡运动集中于端午节前后的几天进行。

  

端午节养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此时,天气日渐炎热,雨水增多,蚊虫苍蝇滋生,空气湿热,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自古以来,五月份都是一个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月份。

  黄酒生津止渴:端午佳节,一杯黄酒,配上粽子,是养生佳品。比起白酒,黄酒低度、柔和,尤其适合在冬季和夏季饮用。冬季饮用一杯温黄酒可以驱寒保暖,夏季则可以生津止渴。凉喝黄酒有消食化积、镇静的作用。烫热喝的黄酒能驱寒祛湿。将黄酒与桂圆或荔枝、红枣、核桃同煮,可具有一定益补气血的功效。

  

  艾叶驱寒:端午节人们习惯于插于门楣之上的艾叶,也是一味端午养生的良药。传统医学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及安胎等功效。端午时节,正是“暑病”的开端,环境潮湿、蚊虫滋生多有流行疾病,体内湿气爆发。此时艾叶正当时,《本草纲目》说“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艾叶,可以泡茶喝,也可以煮粥服用,还可以洗脚泡澡,外用内用都相宜。

-END-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买房首选华强城!尊贵生活!从华强城开始!

?记得添加

或者扫描下方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88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