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从古画中看端午节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从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期间,人们会遵照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等等,这样隆重的节日也成了画家们争先创作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古画中的场景了解古人们过端午节的盛况。
清代画家徐扬绘《端阳故事图册》,描绘了端午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集中表现了各地的风俗习惯。目前该图册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图册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显示出作者较强的写实功底和乾隆朝宫廷绘画工整清丽的笔墨特点。
第一开:《射粉团》题:射粉團,唐宮中造粉團角黍飣盤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第二开:《赐枭羹》题:漢令郡國貢梟為羹賜官以惡鳥,故食之。
第三开:《采药草》题:五日午時蓄採眾葯治病,最效驗。
第四开:《养鸲鹆》题:取鴝鵒兒毛羽新成者去舌尖,養之皆善語。
第五开:《悬艾人》题:荊楚風俗以艾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第六开:《系采丝》题:系采絲,以五色絲系臂,謂之長命縷。
第七开:《裹角黍》题:以菰葉裹粘米為角黍取陰陽包裹之義,以贊時也。
第八开:《观竞渡》题:觀競渡,聚眾臨流稱為龍舟勝會。
郑重《龙舟竞渡图》
元·吴廷晖绘《龙舟夺标》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每年端午节,楚地纷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纪念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的端午节俗活动。
明·陆治绘《端阳即景图》
此图所画即是端午节时陆治亲手所植花木的芳姿。图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衬托,故仅用淡墨干笔渲染造型,复加以苔点,颇显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野草灌木则直接以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也反映出当时端午节的习俗。
清·任颐绘《端午图》
任颐的《端午图》,以直立的艾草、菖蒲、蜀葵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地面上摆放的枇杷、蒜头为辅。构图取新颖之姿,用笔用色讲究韵味和文人趣味。图中物象,皆与端午习俗有关。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常见习俗盘点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戴五彩绳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腰上拴端午线。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着戴上彩绳,很多男子担心被别人看到笑话,就悄悄系在脚踝上。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抹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古美术古玩拍卖正在预展中
今晚八点,正式开拍
扫码下载APP即可进入
长按白癜风怎么治疗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