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端午佳节咱荣成的的端午习俗有哪些
说到端午节,传统名俗不可少!今天咱们就一起数一数那些盛行在咱家乡的端午传统习俗!吃粽子,煮鸭蛋,戴五彩绳,挂桃枝、布猴子,用艾蒿叶做香包等等。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作为地道的荣成人,这些你都备齐了么?
戴五彩绳五彩绳,又名“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每临近端午节,威海的长辈们就会收集红、黄、蓝、绿、紫五色线,编织成一条五彩绳,在端午节的当天早上,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脚踝、腰上。这系五彩绳还是有讲究的,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系线时,禁忌孩子开口说话。所以大多数母亲都是趁孩子熟睡时给系上的。五彩绳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让水冲走。由于端午过后,蜈蚣、蛇、蚊等开始频繁活动,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都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几千年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煮咸鸭蛋 端午节吃的咸鸭蛋,一般是用清明前后的鸭蛋腌制的。开春以后,鸭子吃的活食多。民谚说,清明螺,肥如鹅。鸭子吃了这些营养丰富的活食,产的蛋最饱满,气室特别小,营养最好。新鲜的鸭蛋有些腥味,经过盐腌制,腥味去除了,而且营养更容易吸收。挂艾蒿桃枝或柳枝 端午节当天,荣成人会在自家大门上挂上头天新采集的艾蒿(或大蒜)和桃树枝。这是因为端午前后的艾蒿药性最好,能散发出芳香之气,使蚊虫不能靠近。而桃枝可以辟邪,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习俗。除了挂艾蒿外,还有一些老人喜欢把艾叶做成香包,戴在身上,也可以起到防蚊虫的作用。门前挂“孙悟空” 端午当天挂桃树枝的同时,还会在门上挂一个布做的猴子,也可以叫做“孙悟空”。据说这只猴子是专门挂在老百姓门前用来镇妖的。“这种布偶猴子,一般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每年都用这一个,端午节的时候拿出来挂在门上,等过完端午节,再摘下来放好,等来年再用。挂小扫帚和小炊帚 有端午节在扣眼里挂上用丝线或苘麻线勒成的小笤帚和小炊帚的习俗。小笤帚和小炊帚跟农村家里用的实物一模一样,但只有一厘米长短,而且颜色鲜艳。小笤帚和小炊帚也要在端午后下第一场雨时摘下来丢到河水里,象征着把扫出来和刷出来的一切疾病、瘟疫,都让河水带走,人也就平安健康了。这些接地气儿的俏皮习俗,
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和成长。
如今,还保留在你记忆里面的,有几样呢?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白癜风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