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红楼梦里怎么过端午
转眼又到端午节。大家粽子包了么?香包备好了么?对于夏日里这么重要的节日,我们普通人家都是这么重视,那《红楼梦》里贾府里是怎么过的呢?一定很隆重,一定藏有玄机。那就且听绿老师慢慢道来。
红楼梦里写到过两个端午,一个明里,一个暗里。明里的那次是从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写到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端午过得不是很顺心。因为贾家娘娘的节礼,把宝黛钗三人弄得很尴尬,因为去打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黛两人闹成了乌眼鸡,这厢宝二爷刚哄好林姑娘,那边又去招惹小丫头,弄出人命来。一家子没心情好好吃粽子。至于那个暗的端午是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提到的,从一个斗草习俗,以及各种前因后果,红学家们推断,那是端午。不过不管是明的,还是暗里,大户人家的端午还是很讲究的,有据可考,告诉我们端午节真的不是仅仅吃粽子,否则我们一定过了一个假的端午。
端午也是节过节就得有节礼
端午是个大节,后面炎炎夏日都要平淡得过。端在古代汉语里是初的意思,五月的前五天被称为“端五“。然后按照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五月即是午月,然后五又和午通用,这样一来二去,就约定俗成得成了端午节。
对于这么隆重的节日,贾府里是要置办节礼的。这每逢节日当家的琏二奶奶就要先忙着采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这一大家子有的好忙活的。外加宫里的,各府里的都不能少。在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里,贾芸借了银子去大香料铺子里买了冰片、麝香贿赂王熙凤。送礼要体面,还得找准时机。贾芸当着众人面明着拍婶娘的马屁,说只有荣国府里才配用这些。虽说自己也同姓贾,但这种时候特意放低身份,就为了讨二奶奶欢心。果然投其所好,谋得了个栽花种草的差事,不但赚了银子养家,还后来勾搭上小红,这礼送得绝对超值。
底下人要给上面溜须拍马送礼,那在皇宫里的贾元妃也得有所表示,一来是显示皇恩浩大,二来也是对娘家人多多关照。元春派下的端午节礼是按人头来的,还都是适合节日以及夏日使用的。有宫扇、凤尾罗、芙蓉簟、红麝香珠、香如意、玛瑙枕、香袋。这里的凤尾罗是一种高档丝织品,它不但能做衣裳,有钱人家还用它来做床品。李商隐在《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里就写道“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这里的女主人是用凤尾罗缝帐子,挂在床上,高端吧。至于芙蓉簟说的是席子,簟就是竹席,芙蓉是指上面的花纹是编出的芙蓉花来。看看这种匠心,把生活用品艺术话才是真正的讲究。
娘娘送来这些讲究的礼物是体恤家人,让大家好好过个节,乐和乐和。同时也传达出了自己的小心机。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借袭人的口说出这份礼单来。宝玉收到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看看,玄机来了,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的和其他姑娘一样,这区别实在太明显。连当事人都感觉出来不对劲了,想去弥补让黛玉挑。但冰雪聪明的林黛玉怎么会领这个情。金玉良缘,木石姻缘,这事情自有高人后面在安排。
端午避五毒挂艾蒲佩香饰
端午在初夏季节,这个时候各种蚊蝇爬虫都出动了。古时候没有电蚊香,雷达这种杀虫剂,所有都靠天然有机的东西来驱虫。所以端午有避五毒之说。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里提到,端午正日子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蒲是菖蒲,菖蒲的叶子似剑,民间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艾是艾草,它自带香气可以驱蚊虫。把它们用红绳寄在一起,放在门口,能辟邪。等叶子干了后,把它们点燃,是可以杀蚊虫的,这种全屋艾灸的作用相当好。
虎符系臂,是说做成小老虎一样的香包挂在孩子身上,同样起到驱邪的作用。老虎是百兽之王,威风凌凌,给孩子带能驱虫又好玩。有的地方是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也是同样的意思,把娃一个个都扮成小老虎,各个自带辟邪功能。
除了这以外,大人们也要佩戴香包。前面元妃派送的节礼里就有香袋,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更高级是红麝香珠。原先有说法,这是用麝香加入其他的香料一起做成的手串,但后来又有专家出来说这个说法不科学,是红玛瑙珠经过麝香的浸泡和熏蒸处理的,所以带有香气。
从宋代开始,就有端午节佩戴芳香配饰的习俗,家家户户都置办一些。香手串是清朝流行的饰品,红色的也符合端午辟邪的作用,而且芳香饰品也适合夏季,比香奈儿N°5来的高级。红麝香珠手串有18颗,信佛的人可以用来念经礼佛,同时也有装饰的作用。宝姐姐生的丰盈,肌肤丰泽,红串珠配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让宝玉动了羡慕之心,还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也是只恨没福消受。
端午备家宴粽子赏午最应季
过节怎能没好吃的,中国人的节日一定要有应季的吃食。粽子是必备品,但其实除此之外,端午节可吃的东西还有很多。书中端午当天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赏午,就是庆赏端午,怎么庆呢,自然是边吃边庆。清朝时期的《燕京岁时记·端阳》中就有记载:“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饴,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看到了吧,除了粽子,家宴上要有这么多东西。还应该喝点雄黄酒,就是白娘娘喝了一秒钟显出原形的那酒,据说是喝一点辟邪避暑。
只是这个端午,大家各有心思,聚得没意思,略坐坐就散了,敷衍一下。宝玉带着气回去,晴雯正好撞在枪口上,跌坏了扇子,又是一通闹。黛玉来劝架的时候,打趣说的妙,“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看看人家林黛玉,要么不说,一说就说到点上,宝玉和袭人俩一听都忍不住嗤的一笑,化解了一场风波。绿老师觉着有必要给粽子记上一功,大家同意瓦!
端午斗百草放假赏花好玩耍
书中的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的是以宝玉为首的,大观园里众人过生日的场景。其中在午宴和晚宴当中,穿插了一段香菱和小丫头们斗草的桥段。有红学家从这推断出,宝玉的生日就在端午其间,因为斗草是端午的一个习俗。具体是从哪朝哪代开始的,已经没有资料可查,只知道唐朝那会就有这习俗,不但是玩,而且还用来赌博。到了宋朝,范成大写过一首田园诗《春日杂兴》“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就写了小孩子斗草玩的情景。
斗草分为武斗和文斗两种。武斗就是每人找一根草,然后角力看看谁的草坚韧。文斗就是大家报花草名,看谁对得上。红楼梦里写的是文斗。午间宴席散后,香菱和小螺、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小丫头,采了花草坐在草地上斗草。观音柳对罗汉松,君子竹对美人蕉,星星翠对月月红;《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对《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这几个小丫头有些是贾府里家养的小戏子,所以对戏文格外熟悉。从这也可见曹公写作功底深厚,每个人物的背景和她的言语行动都极其相符。用如今流行的说法是“人设到位”。
斗草的高潮是荳官说了有姐妹花,唯有香菱应到有夫妻蕙。还解释说“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于是被小姑娘们嘲笑她是想汉子了,其实天晓得,那个呆霸王薛蟠真是不见也罢。
从斗草的你来我往里可看出,大观园里的花草种类多,斗草不但能识别植物种类,游戏其中,还能练练应对格律,有些意思。
端午节,花草繁盛,大观园里的蔷薇花开得正好。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贾宝玉调戏金钏未遂,在院子里溜达看到龄官在那害相思病,蔷薇花下划蔷字,也是自有一段风流。
院子里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放假,进院子里各处玩耍。看见了吧,端午放假是有据可考的,而且是端午前一天放假了,假期三天乐。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置办好,好好过个节,不辜负这段好时光。
大家端午安康
绿色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