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佛教怎样过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对佛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知识在不用文字表达的动物行为中扎根之深,超过了大多数哲学家愿意承认的程度。端午正是这样,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底层,突破原始宗教和道教的藩篱,深深地积淀在佛教文化中。
五月五过端午
佛教怎样过端午
据《古尊宿语录》记载,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可见佛教在这一天也是吃粽子的。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中记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此处的“艾人”即是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僧人们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舒州龙门佛眼禅师:“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沈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遂呕吐数声曰:“世间人吃却米粽,教老僧胀破肚皮”。大众曰:“别人烧灸,别人吃物,为什么龙门长老受痛受饱,未能情忘缘虑?”这段禅机公案透露出佛门与端午文化的关系。实际上佛教与端午节有很多交集,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仍在佛教中保存着。
如《五灯会元》中就有记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
《古尊宿语录》中则有:“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这些记载中的安龙、菖蒲茶、干龙船、毒鼓等,都是已经失传了的端午古俗,而今他们仍“活在”佛教典籍中。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摩诃衍渤海湾海放,普愿世界和平安泰;祈愿国泰民安,灾疫早除;祈愿十方善信祛病消灾,如意顺遂。
端午节安住当下,身心悉清凉;
慈悲喜舍,福慧双增长!
端午佳节,南山禅寺
祝大家欢喜吉祥,如意安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