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浓浓端午情粽有千般爱

发布时间:2023-2-7 9:16:52   点击数:

本文转自:固原日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因纪念屈原而兴,是端午节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经过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端午节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又是一年端午节。在固原,端午节又称五月节,这一天,人们有插柳插艾、绑花绳、戴香包等习俗。我市各地也在端午节前夕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各级干部走进社区,和居民一起包粽子、缝香包、搓花绳……共度美好时光,共道一声:端午安康!

有这些习俗

插柳插艾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但在固原,端午节既插柳也插艾。这一天,人们大清早就在门框、窗框上插上柳枝,有人也在车身、摊点前插上几株柳条,以示祈福。

拔艾草

艾草,又名香艾、艾蒿、医草等,系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有浓烈香气。艾草能治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固原人端午节清早有拔艾草的习惯,据说端午节这天现拔的艾草品质最好,药效最佳。

绑花绳

五月节绑花绳绳,这是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端午节这天,手巧的母亲、姐妹总会早早起来,用细细的彩线或搓或编,准备好每个家人的花绳绳。编“花绳绳”可不是随随便便用什么颜色的彩线都可以,而是要用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最好编成花、草、鸟、兽等形状,系在手腕或脚腕上。据说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上来讲,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也蕴含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能驱邪除魔、祛病强身。绑花绳绳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拴在孩子身上的五色线不可随意弄断或丢弃,一直要到农历六月初六才可以取下来,或抛于房顶,或抛于河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安康。

戴香包

戴了花绳绳怎能不戴香包呢。香包又叫香袋、香囊,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内部装有各种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香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多的是十二生肖属相香包,和彩线编制成的菱状香包为主,里面装有香料,闻起来香气扑鼻。

抹雄黄

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家里长辈在端午节会给孩子们耳朵、额头点上雄黄,说是能防“毛蚰蜒”等可怕的虫子钻进耳朵。

吃这些美食

酒麸子

端午节前后正是制作酒麸子的绝佳时节,一颗颗饱满晶莹的燕(莜)麦经过发酵之后,蕴含着淡淡酒香味儿的酒麸子简直是人间极品,民间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吃上一口醇香、清凉、甘甜,散发出阵阵酒香。

甑糕

固原人称为“粳(jīng)糕”,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故名甑糕。甑糕米枣交融,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甑糕其实就是粽子馅,因为固原缺少包粽子的粽叶,所以干脆直接不包了。甑糕可以说是孩童最爱吃的食物之一,所以孩子们特别期盼端午节快点到来。

凉粉

凉粉有着解暑的功效,端午节,固原人也会制作凉粉。很多粮食都可制作,如荞麦、豌豆、扁豆、蚕豆、大米、小米、玉米等都是制作凉粉的好原料。制作方法很简单,先把粮食淘洗干净,浸泡一天,磨成浆,用细箩将渣滤去,倒人锅中,加适量白矾,边煮边用擀杖在锅底搅,待呈稠糊状时,舀入盆内,晾凉凝结为块状即可。吃时切成条状,加盐、醋、蒜泥、芝麻酱、油泼辣子等调料,也可炒热吃。

花馍馍

隆德西吉等地还有制作花馍馍的习俗,端午节每家每户会做花馍馍,各种生肖都是花馍馍中最常出现的形态。一般都在端午节前夜做,将发酵的面粉拌上鸡蛋清和油,加上花椒等各种调料,做成一个个圆圆的饼状,用镊子、剪子、梳子、顶针等工具精心雕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图案,再把这些雕刻好的馍馍放到锅里慢火烙干,烙出来之后酥软可口。

油饼

油饼抹甑糕,有了甑糕怎能没油饼。端午节炸上一些油饼除了自家人吃外,还要招待来串门的客人。金灿灿的油饼寓意着钱财多多之意。

(本报记者王丽整理)

★链接★

今年端午比去年提前11天

比明年早到19天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有心人发现,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6月14日,年的端午节落在公历6月22日,这意味着今年的端午节比去年提前了11天,比明年更是早到了19天。

同样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为何公历日期飘忽不定?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解释说,但凡农历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其对应的公历日期都不固定。受公历一年与农历一年相差11天左右、现行农历置闰法“十九年七闰”等因素影响,农历节日在公历中的对应日期,要么提前10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

拿端午节来说,农历日期固定在五月初五,而公历日期则在5月至6月之间徘徊,落在6月居多。其中,最早落在5月27日(如年和年),最晚落在6月26日(如年),因此,每年公历5月27日至6月26日中的任何一天为端午节均属正常。天文年历显示,年的端午节是年至年这7年里对应公历最早的。

端午夜赏“夏季大三角”

形状酷似大粽子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顾名思义,就是吃粽子的节日。其实,天上也有一个“大粽子”的形象呢,你知道吗?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这个“大粽子”指的是由天琴座的织女星、天鹅座的天津四和天鹰座的牛郎星这三颗恒星组成的“夏季大三角”,形状酷似一个大粽子,一些天文爱好者戏称其为“夏季大粽子”。这个“大粽子”里包的既不是“豆沙馅”,也不是“枣泥馅”,而是“银河馅”。

今年的端午节落在公历的6月3日。进入6月后,每晚约8时过后,美丽的银河将会自东南方至东北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其中,东南方人马座附近的银河是银河系中心所在,那里的恒星最为密集,也显得最明亮,宛如夜空中一朵淡淡的薄云。顺着这里找去,就能找到登上夏夜星空旋转舞台的“夏季大三角”了。

端午之夜,如何在天宇寻找这个“夏季大粽子”?天黑之后,“夏季大三角”中最为明亮的织女星就已挂在东方的天幕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另外两颗亮星也会逐渐显露“身影”。其中,牛郎星位于织女星的右下角,织女星左下角那颗亮星则是天津四。牛郎星与织女星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其实在天文学上牛郎星(也叫牵牛星)的中文名为河鼓二,而织女星称为织女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夏季大三角”会越升越高,到了七八月份,入夜时,这三颗亮星就基本升到正南方的天顶位置附近,这时,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郊外,我国感兴趣的公众还可以欣赏到“直立银河”的雄姿,也就是“银河落九天”的天文奇景。

(摘自新华社)

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酒麸子、凉粉、凉面等各种美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341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