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6月7日端午又是一年端午时,服用安宫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年6月7日)
端午服安宫醒脑防中风
“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农历五月自古被称为毒月
民间自古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故有“毒月”之说。中医认为此说有一定道理,五月即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
同时由于天气逐渐转热,雨量增多,空气闷热潮湿,各种细菌、真菌、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也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等于是为炎热添了一把毒火。
而人体在这个时候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还容易湿热内积,心火重,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提醒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人体容易伤身损气耗精元。
而端午始于毒日初始日,故叫端午九毒日,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因此端午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等辟邪驱毒。
众所周知,在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还有赛龙舟等习俗,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传统习俗里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奥秘。
同时从节气上来说,端午节正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是自然界阴阳交替、各种传染病抬头的时节,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出现烦躁忧郁、心悸胸闷的现象。为了防病于未然,古人确定了端午为“预防疾病日”,而门前挂艾叶,以及在室内熏艾,便成了端午的习俗。
因此人们常说:端午排毒,一生是福!
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效。
端午节期间服用安宫牛黄丸有助于涤荡邪气,平衡阴阳,使心血管系统、脑神经系统保持清爽,确保旺盛的精力,防中风,预防疾患,从而达到排毒驱邪、大脑轻松的目的。
据现代医学研究,安宫牛黄丸可以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延长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保护血脑屏障,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对脑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缩短恢复清醒时间,降低血压,减轻脑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缩小脑梗死的体积。
安宫牛黄丸被医学专家称为“救命丸”和“保健珍品”,因此也广泛应用如下疾病的急救:
★中风:临床常用于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的急救的急救,也用于脑卒中的后遗症。
★心梗:心肌的缺血。
★高热:各种原因的高热不退。(非典、甲流等)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促清醒,降高热。
★脑外伤综合征
★脑炎:乙脑、流脑等脑炎出现高热昏迷、惊厥等热入心包的极期症候时使用
★随着时代发展,已经有很多人如:商务人士:长期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休息不好,应酬多,抽烟喝酒;年轻人运动少,熬夜,吃油炸的食物都常备和服用安宫牛黄丸。
作为防病养生之用时,简单来说以下人群都可以常备安宫牛黄丸,可以在端午九毒日之时用之防治未病:
1.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的中老年人群;
2.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规律生活方式的中老年人群;
3.肥胖、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人群,或体检提示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
4.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既往史和现病史人群;
5.有中风、癫痫、精神疾病及其他危重疾病的家庭。
端午养生服用方法:
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前后一天和当天即年6月6日、7日、8日,于每日午时(11-13时)气血流注心经时,饭后约半小时,嚼服一丸,或者温开水化服。
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