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陕菜问答徐长安中国菜色香味的由来四
(二)炝锅的特点与作用
炝锅是中国式烹饪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方法,起源很早,暂没找到确凿的历史资料。操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把炒菜锅(瓢)坐在火口上烧热(起消毒灭菌和排除异味作用),擦净,添入适量的食油,放入选定的调味佐料,例如花椒、大葱、生姜、大蒜、五香粉等。当锅里的油热四、五成时下入佐料,佐料受热后发出辛辣味的时候,整个过程就叫做“炝锅”。
在炝锅的过程中,所用的油料或佐料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可以用辛佐料,也可以用辣的。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使烹调出来的菜肴气味更加芳香,适合于人们的爱好。炝锅能够使菜肴更加芬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食用油脂受热之后,油中的水分和低沸点腥辣异味成分被蒸发出去,同时会产生游离的脂肪酸和具有挥发性的醛、酮类等化合物,从而使菜肴具有特殊的香味。二是佐料中的芬香。实践中无论是用蒜苗、花椒、蒜末等佐料炝锅时,操作者一定会有同感。
在炝锅前,要特别注意首先将浑、腥、膻、腻物料处理后,再行炝锅烹调。例如青椒炒肉片、熘鱼片、烧鳝糊等等,必须先用温油、沸水除去主料异味,然后炝锅,依次再投入主、副料烹调。在翻炒过程中,还要适时定向,不能乱翻炒使菜肴生熟不匀。
(三)调味的特点与作用:
“五味调和百味生”这是先辈为我们总结出的一句名言。中国厨师的调味方法很多,但最大的特点是:
(1)在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的基础上善于调制、勾兑、烹制复合味调味品,例如五香粉、沙茶粉;三合油、芥末糊、香糟油、花椒油、葱油;糖醋味、鱼香味、怪味、咸甜味等。
(2)善于烹调地方风味食品,突出地发风味特点。例如陕西山西的酸辣味,四川的麻辣味,福建广东的甜香味,江苏浙江的鲜香味,湖北湖南的辣香味,山东北京的清香味,各少数民族的独特风味。
(3)善于烹制季节性风味食品。例如在明代,新年正旦,烹制鸡鸭鹅,做春卷春饼,吃元宵(汤圆);二月熏虫节,吃枣糕,饮芦根汤,制桃花鲊;三月清明节,烹制凉糕、麻馃糍粑;四月登高节,烹调笋鸡,作包儿饭;五月端午节,包粽子炸油糕,做温淘面,饮朱砂酒;六月初入伏,吃过水面,烹银苗菜,饮莲籽汤;七月七夕中元节,蒸糕点做过桥面,放河灯吃鰣鱼;八月中秋,供月饼,造新酒,饮苏叶汤;九月重阳节,进菊花吃花糕,饮菊花酒;十月颁发新年历,吃羊肉,喝牛奶,做奶饼,烹酥油糕;十一月冬至,吃烤牛羊肉,烹调冬笋秋菜,吃扁食馄饨,饮浑酒,以御冬寒;十二月,送神接神,杀猪宰羊,办年货,吃年糕。
在我国古代,人们已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制饮食的习惯。例如《周礼·天官·食医》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这是我国周朝医学家的经验,距今已有多年。从现代医学知识上讲,由于饮食中的调味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前的周人已经有刺经验,无疑是值得称赞的。据研究表明,春天风高气爽人们易困倦,食用酸味品可以提起精神,解除疲劳。夏天,人们多食苦味食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解暑热。秋天,人们多食辛辣食品可以增加人的体质,调节新陈代谢机能以适应气温变冷的变化。冬天,人们多食咸味品可以增加人的体内盐分和水分,提高人体抗御严冬干燥和严寒的能力。
(四)调味品
我国自古以来到处都是生长着丰富的调味品资源。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没有辜负这些天赋条件的期望,及时地发现了各种调味品,发现了甜酸苦辣咸五味。经过日积月累的探索,终于创制了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的调味品。这对菜肴色香味(不包括现代制品)的形成来说极为重要。
下面节选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烹调用油脂调味品以供同行师傅们参考。
①动植物油:精油、牛油、羊油、鸡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制法有大糟油和小磨香)、玉米芯油(制法有粉碎、蒸、压榨法、产地华北、东北)、米糠油(制法有蒸糠、踩砖压榨法)、棉子油(制法有水磨、蒸坯、包榨法)、葵花籽油、茶油(江西、福建、浙江盛产)、椰子油(广西、海南岛盛产),桂皮油(广东、福建等地盛产)、海松油(东北盛产)、花椒油(制法:炒熟磨碎、入沸水熬油、墩油澄清),红花油(广西、广东、福建盛产)。
②香辛调味品:大茴香(广西盛产)、小茴香、莳萝、食茱萸(东南沿海各省有栽培)、花椒、丁香、桂皮、辣椒竹叶椒(别名野花椒)、砂仁、陈皮、甘草、当归、川芎(云南、贵州、四川盛产)。
③粒粉调味品:白砂糖、辣椒粉、芝麻粉、花椒粉、椒盐粉、胡辣粉(胡椒、辣椒、干姜粉配制,上海江浙一带常用)、五香粉、沙茶粉(用糖、盐、葱蒜、芝麻、芥末、花生仁、虾籽制成)、豆豉、虾籽、红油(用稻米发酵制成,福建著名)。
④酱制调味品:酱油、豉油、虾油、糟油(酒糟加中药陈酿而成,江苏太仓特产)、食醋、料酒、鱼露(杂鱼腌制、发酵、压滤而成)、腐乳汁、甜面酱、辣椒酱、沙茶酱(用沙茶粉、油、糖制成)、蒜头酱(用蒜泥加油、盐、糖、酱油、芝麻油配制而成)、芝麻油、菌油(用真菌伞菇制成、苏州驰名)、笋油(用竹笋、花生油熬制而成)。
⑤花调味品:菊花、茉莉花、玫瑰花、桂花、夜合花。
⑥鲜调味品:大葱、大蒜、生姜、洋葱、香菜。
------未完待续------
也许你还想看:
陕菜问答徐长安
中国菜色香味的由来(一)
陕菜问答徐长安
中国菜色香味的由来(二)
陕菜问答徐长安
中国菜色香味的由来(三)
徐长安简介
中国烹饪大师、陕菜大师、陕西省餐饮商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陕西省饭店协会副会长、《陕菜问答徐长安》专栏主编
陕西大长安饭庄陕菜问答徐长安工作室荣誉出品
主笔:徐长安
副主笔:张民民
顾问:刘永安
主任:刘峻岭
栏目咨询或-
大长安饭庄,白癜风复色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