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风和景明是端午

发布时间:2018-12-28 22:23:15   点击数:

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民间古老的

传统节日—端午节。

风和景明是端午

——贺村一小一(1)班传统节日文化初探之端午篇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余下类推,所以称五月为午月,古文“五”与“午”义通,端午又称“端五”。又因两五相重,故称“重五”或“重午”。古人将午时当作阳辰,因此时阳气始盛,故又称“端阳”。

端午得名

走进端午

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杨老师利用学校的平板设备,带我们走进了陆游的《重五诗》,通过诗歌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端午节不同的名字,还知道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粽子、插艾束。杨老师还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比如大诗人屈原,还有赛龙舟、系长命缕等,小小的节日竟然蕴藏着那么丰富的内容,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于是,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深入地了解一下端午节,伸出我们的小手,参与端午节的各项活动。

感受端午

01

折龙舟

相传楚国大诗人屈原忠而被谤,流放他乡,但仍不忘忧国忧民,终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深感痛惜的人民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

瞧!这是杨老师教我们折的大龙舟。我们这里的端午节虽然没有划龙舟比赛,但,我们班里有折龙舟的比赛哦!

02

包粽子

《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是对于端午节包粽子祭吊屈原的最早记载。

杨老师说,包粽子可难了。可是,自己动手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没有杨老师说的那样难。看来,凡事还是要自己动手做做看才知道。嗯,自己包的粽子一定会很好吃吧!

03

系长命缕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我给妹妹也系一根

小小的一根长命缕,代表的是长辈对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04

采艾插艾

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采艾”是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的一项民俗活动。艾草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人们便联想到将艾草挂在门口,以阻止病毒进屋,类似“门神”的功能。

看我们采的

新鲜艾草和菖蒲

向左滑动有惊喜哦!

向左滑动有惊喜哦!

把艾草和菖蒲捆成一束,放在门口,或插在门框上,或摆放在客厅里,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有效去除一些病毒病菌,家人健康是我小小的心愿哦!

05

做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瞧,我做的香囊还不错吧!

品味端午

就像清明节要吃清明果,中秋节要吃月饼,端午节也有很多美食哦!如果你觉得只有粽子那可就错了!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粽子马上就要出锅了哦!

好吃吗?好吃吗?

我们有更多的美食呢!

我们对节日最初的印象总是从吃开始的,食物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节日的意义,粽子、茶叶蛋、蒜瓣,甚至和端午习俗无关的包子,妈妈们总是记得特别牢,做得特别好!节日里有亲情,节日里有温馨!

活动后记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几种说法,荆湘一带说是纪念屈原,山西一带说是纪念介子推,吴楚之地说是纪念伍子胥,越地说是纪念曹娥,道教弟子说是祭“地蜡”的风俗,这些说法各本其源,但都有地域的局限性。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人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端午节也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其原始含义则反而被人们淡忘了。

以上就是贺村一小一(1)班传统节日文化初探之端午篇的全部内容,喜欢的话请您文末点赞,谢谢!

推送班级:一(1)班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9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