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象山的那些端午民俗你知道多少
又是一年端午
象山的毛脚女婿们
丈母娘喊你们"送节"嘞!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吃粽子、佩香包、挂菖蒲/艾叶、喷雄黄酒……童年的记忆里,端午节,家里忙的就是这几样。
象山人过端午吃的粽子,都是自家包的,种类极多。
按外形分有三角粽、菱角粽、横包粽等。
定塘镇大塘地区除裹粽子外,家家户户都做麦糕,石浦地区还兴吃麦饼筒。
端午节佩戴香包、祛邪祈福也是象山一个传统民俗。
香包又称香囊、荷包等,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等功能。据了解,不同配方的香袋功效,适应人群也不同。
裁剪、包边、填料、修饰……日前,石浦文化馆在石浦老街侍郎府开设了非遗课堂。一场"迎端午做香袋"活动吸引了40余位市民报名参与。
本次活动特邀非遗传承人裘亚素授课,手把手教学员制作手工鱼香袋,学员们纷纷围坐一旁认真学习,回味一下古时的传统端午民俗文化。
学员们用稍显粗糙的针法,缝制出香袋雏形。再在里面填充棉花、倒入香粉,再在香袋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上中国结和流苏。最后,黏上鱼眼睛,漂亮的香包就做成了。
大伙儿把自己制作香包展示出来,一条条形态各异的鱼香袋摆放在一起汇聚成一个欢乐的海洋世界。
端午节小孩佩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象山人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传说,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
喷雄黄酒也是象山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中午时分,大人要把雄黄烧酒喷在小孩的身上,以及墙壁角落等处,还会在小孩的额头上蘸酒写一个"王"字,用来除瘟避毒驱邪。
有的把菖蒲根洗净切成薄片,浸泡在雄黄酒内密封存放,可以在皮肤瘙痒或者被蚊子叮咬时用来外敷。
象山有句俗话,叫做"生男赚柴米,养囡吃酒粽"。
端午前夕,象山的女婿要向岳家敬献酒粽和鱼肉鸡鸭,以示感恩。
这种乡俗代代传承,称为"端午送节",充满着父慈子孝、家庭和谐的民俗风情。
"送节"通常在临近端午时节,女婿家里用糯米、箬壳包裹好粽子,买好鱼、肉、酒及其他菜肴,丹城、石浦地区还少不了麦饼筒等食品。
至端午节这天上午,把置办好的"礼品"盛放在精制的套篮(亦称幢篮)或小竹箩内。
然后,肩挑手提双双上岳父母家去"送节"行孝。
"送节"时间必须在端午节当天上午或端午节前几天的上午,"头节"必须女婿女儿双双同往。
岳父母收"礼"后,往往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用女婿送来的"礼品"做成一顿丰盛的午餐,以此炫耀女婿家的孝道和礼节。
好了,关于象山的端午习俗
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
毛脚女婿们,赶紧的,送节送起来哟~~
赞赏
长按白殿疯病正常生长在哪里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