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我见过最美的端午诗词,是这句佳人相见一
本
文
摘
自
上海古籍出版社▍《端午诗词》
佳人相见一千年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还是23岁的青年才俊,风发意气,他并不知道未来会遭遇怎样的挫折,然而,这首诗却表达出了苏轼对屈原不苟求富贵的景仰,宣示了未来人生道路的坚持和志向。
苏轼后来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4次被贬,可他不妥协苟合,保持着淡定从容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这首诗仿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日观妓》
唐·万楚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这首诗是端午节宴饮时写给乐妓之作,没啥思想性,不过颔联和尾联几句写的很漂亮。
端午时节,萱草正绿,榴花正红,而乐妓的眉黛、红裙却“夺将”“妒杀”,既见巧思,又极自然。
尾联中的“五丝”,就是我们现在端午节时缠在手臂上的彩色丝线,也叫“长命缕”,用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寿。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闺中女子的端午节生活:与情人离别后独自一人,洗个澡,睡个觉,香甜的美梦被屋外的黄鹂惊破。
如果你和你的男朋友分隔异地,“等闲惊破纱窗梦”很适合你。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如果你是一个人在过端午节,那么“唯有莺声知此恨,恰似当时枕上闻”很适合你发朋友圈。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一斛珠》
宋·赵长卿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这里说的“角黍”就是粽子。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台湾竹枝词·竞渡》
清·钱琦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钱琦曾任乾隆年间巡台御史。这首诗表现的就是台湾在端午节时赛龙舟的景象。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一生写过很多首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这首词是58岁(年)的苏轼写给自己的侍妾王朝云的。苏轼写开头那首《屈原塔》的时候,王朝云都还没出生。
苏轼给发妻王弗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可谓千古第一悼亡词,而能在耳顺之年写下“佳人相见一千年”,足见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情。
遗憾的是,这是苏轼与王朝云共聚相度的最后一个端午节:年,苏轼写下这首词的第二年,王朝云离世。
今日书抄,真的书抄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治白癜风天津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