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端午节的生命内涵
提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除了纪念屈原,其实端午节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生命”内涵。比如珍视生命,保护健康。
首先要说的是,我们一直提倡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提倡重视传统节日,它的意义不是只在有假期这一点上,我们要重拾传统节日里的一些仪式感,重新体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一些文化,体悟节日产生中的一些生命意义。
其实,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天文、历法,和农耕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何谓“节”?古人是非常讲究四季轮转的秩序的,因为这和生存、生产息息相关。节者,序也。农耕社会,需要节日,来对一年三百六十天进行分隔。某个节日之后,天气会如何,风雨霜雪会如何,都有一定的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对自然的观察与划分中,人们生命的节律感也建立起来了,在日升日落,春去秋来中,古人就这么安然自若地掐算着节日在哪一天,安排着春种秋收。
再说端午节。端午之“午”,从五行方面来说,是“火”的意思。古人以此节日来说明,最热的季节来了。在物质文明并不发达的古时,热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雷雨天气增多,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概率变大了;再有就是各种疾病防不胜防的传播,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闷热潮湿最容易滋生病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生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当然,即使是在医疗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人们也会想尽办法保全生命。从饮食到仪式,都充满了珍惜生命的庄严感,庄严之外,也不失鲜活的生活气息。
这一天,民间有很多习俗,如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艾叶菖蒲、挂香囊等,而这些习俗中多数对健康还是很有好处的。
吃粽子粽子通常是用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平,有温胃补中、益气止泻之功效;而包粽子的竹叶或箬、苇叶等,具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功效。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糯米不易消化,不宜多吃。
熏中草药民间常将苍术、艾叶、白芷、雄黄等药物燃烧后,用烟熏室内,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分布到室内的每一个角落,以达到避疫驱邪、杀虫灭菌、驱除四时秽浊的作用。
吃五毒饼古人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挂大蒜头我国江西、安徽一带,乡村里家家户户都会于端午节前后在门前悬挂大蒜头或火红的石榴花。这是因为大蒜头气味辛烈,能祛病消毒;石榴花红似火,邪气不敢入侵,能祛疫驱邪,是“天中五端”之一。
挂艾叶菖蒲艾叶能温气血,散寒温;菖蒲芳香开窍,古人有“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故我国民间还有将艾叶、菖蒲插挂在门头或窗户上的习俗,以驱除毒虫。《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且这一习俗在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也很盛行。
中药浴端午这天,很多地方还有用中草药熬水洗澡的习俗,这些中草药包括艾叶、青蒿、白英、天泡草、苦瓜叶、佩兰等,有芳香祛湿、杀菌消炎、防暑的作用,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疮疖、痱子等皮肤病,还有活血舒络、去疲乏、防暑热的功效。
戴香囊端午节佩戴香囊是我国民间流行最早的习俗,将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广木香等芳香中药研成细末,装进五色彩线织成的药袋中,戴在身上,可起到辟秽、防疫、益气、清神、醒脑、散浊的功效。香囊不仅是互相馈赠的艺术品,还是很有疗效的防疫剂。
点雄黄酒《本草纲目》曾记载:“雄黄能杀百虫,避百邪,外用可治痈疮毒,虫蛇咬伤。”所以,老百姓每逢端午时节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或用雄黄酒洒于室内,或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雄黄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砷,它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故雄黄酒不宜内服。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大众健康报》5月25日内容)
赞赏
长按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