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头条所城镇端午游旱龙这一600余年民

发布时间:2017-8-13 18:02:42   点击数:

 游行队伍抬着“旱龙”在城中巡游。   

农历五月初一,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锣鼓喧天,“三街六巷”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每逢端午节前夕,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海防城堡大城所的居民便会举行盛大的“端午节游旱龙”民俗活动。由于该民俗活动已在上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的活动更为隆重。

感谢网友提供相片

  所城社区城隍庙,游旱龙活动启动仪式就在这里举行。此时的城隍庙已被闻讯而来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围住。虽是烈日当空,村民对于旱龙出巡却热情不减,男女老少或手持雨伞、或头戴草帽,有说有笑看着庙前广场中由群众编排的古装军阵表演。

  “咚!咚!、咚!”大城所锣鼓队开擂大锣鼓,广场中央手持红缨枪、扮成古代士兵的少男少女随着锣鼓声来回奔走,不断变换阵形,手中红缨枪时而前刺、时而向空中挥舞,重现了明朝军队抵御倭寇的英姿。

所城看游旱龙(营龙船)

  仪式到达高潮时,“旱龙”从城隍庙大门游出,与锣鼓队、“军队”等组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在锣鼓声中,游行队伍穿街过巷,向村民送祝福。城内的居民都站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等待游行队伍的到来。“我们这里年年游旱龙,特别热闹,我年年看,百看不厌。”居民杨伯说。“听说今年更隆重,所以一早就等着呢。”站在家门口的林阿婆笑道。

  所城居委会副书记、“游旱龙”民俗传承人杨远告诉记者,端午节大城所游旱龙民俗活动由来已久,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从未断绝,已有多年历史。游旱龙是因为古城四周没有溪河水域,不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所城先民就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用竹篾和彩色纸糊成一只有头有尾的龙舟,由小伙子轮流抬着游遍城里“三街六巷”,共贺端午。活动从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六共六天,每天巡游的旱龙颜色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其程序是:五月初一游粉红色龙舟;五月初二游赤褐色龙舟;五月初三游青色龙舟;五月初四游紫色龙舟;五月初五游红色龙舟;五月初六游黄色龙舟。每天游龙结束后,旱龙身上的所有竹篾和彩色纸都被当成吉祥物,被各家各户的小孩抢回家。

  杨远告诉记者,“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游旱龙这一民俗活动从旱龙制作技艺、工序到巡游过程,涵盖了潮州工艺、音乐、刺绣、木雕等元素,具有独特价值,游旱龙是明朝时期海防军民每年祈求平安的文化活动,具有深厚历史研究价值,这在广东省内乃至国内尤为罕见,因此所城镇在5月中旬已向省里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这一民俗活动更好保存发展下去。

  下午4时许,记者准备离开所城镇时,艳阳斜照在大城所古城门上,给古老的城墙镀上一层淡金色,而游旱龙的锣鼓声还在古城中荡漾。

所城“旱龙巡游”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共六天,六条不同色彩的“旱龙”分由青年男子轮流抬游遍“三街六巷”,以此祈求平安、吉祥。据所城“游旱龙”民俗传承人杨远介绍,“旱龙用竹片、彩纸、纸绣球扎成,彩纸分为粉红色、赤褐色、黄色、紫色、大红、青色;每天游龙结束后,旱龙身上的所有竹篾和彩色纸都被当成吉祥物,被各家各户的小孩抢回家。”

海防军民独特文化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古城四周没有溪河水域,无法举行传统赛龙舟活动,所城先民因地制宜,就将龙舟“请”上岸巡游。“为方便搬抬,还把沉重『木质』舟身换成『竹质』,龙身也由轻盈的纸张糊制而成。”另有村民称,这里在明代是海防城堡,“游旱龙”也成为当时海防军民每年端午节祈求平安的独特文化表现。

工艺具独特艺术性

“听说今年更隆重,所以一早就等着。”今年67岁的黄伯称,他出生在饶平,早年移居泰国,这次回乡探亲,刚好遇上“游旱龙”,特地带年轻一辈来看热闹。

潮州市饶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称,所城“游旱龙”从旱龙制作技艺、工序到巡游过程,涵盖了潮州工艺、音乐、刺绣、木雕等元素,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又是明朝时期海防军民祈求平安的文化活动,具有深厚历史研究价值。所城镇在5月中旬已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让这一民俗活动更好保存发展下去。

这是一个东界人都会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74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