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奉新习俗端午节即将来临,奉新人年节就

发布时间:2017-8-4 12:49:06   点击数:

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奉新习俗之节令习俗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为一年之始。凌晨即起,鸣炮开门,迎接新年。各家各户先要摆设香案,敬拜天地,祭祀祖先,以祈一年平安。

然后互相拜年:晚辈祝长辈“添福添寿”、“身体健康”;长辈祝晚辈:对小孩祝“满长满大”,对青年祝“步步高升”;邻里见面则互祝“恭喜发财”。早餐,家家素食,不吃荤腥,必备青菜,以示一年“清洁”。

一般初一不走亲戚,初二之后,各家各户都派代表依次到舅公、外公、舅父、姨娘、姑母等亲戚处走访,称“出方”。走亲戚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内,以走遍为度。春节期间,一般从初七到十五,各地要大闹龙灯,以宗族或村庄为单位组建的灯种有龙灯、马灯、狮灯、花灯、船灯、板灯、车力车、蚌蛤灯、高脚灯等,夜幕降临,灯队出门,走村串户,火树银花,鼓乐喧天,至深夜始散。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习俗基本相沿,机关单位举行团拜、慰问军烈属和给敬老院老人拜年,已成新的风尚,祭天地、祖先旧俗基本革除。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该日也是道教三官中的天官诞辰日,故人人祈求“天官赐福”。人人要洗澡换衣服,家家舂米粉做汤圆,不饮酒,不吃荤,用汤圆祭“灶神”,用鞭炮弹猪食盆。

赏灯、游龙此夜达到高潮,少男少女多上街观灯,猜灯谜,这一晚也给私定终身的情侣创造了许多机会。然后各处“收灯”,有的地方将龙灯放置在野外即可,有的地方一定要将龙灯放置祖茔。新中国成立后,祭“灶神”之俗已不存,但吃汤圆、游龙灯之俗仍在。

上世纪80年代,县文化馆还组织多次龙灯比赛,并予以评奖;在县城街心公园,还鸣放过长达数小时之久的焰火,万紫千红,五彩斑斓。近年又兴燃放孔明灯,冉冉悬浮于半空之中,飞至极高处,仰望天空,恍若繁星点点。

(3)清明节

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奉新农村,家家舂艾饼,以青艾和糯米粉为原料,以红豆或春笋、腊肉为馅,做艾饼馈赠亲友。城镇居民到郊外“踏青”。

清明前后三天,各户携镰刀、锄头、田铲、钱纸、冥币、香烛、鞭炮等祭扫亲人坟墓,相沿成习,久传不衰。建国后,又增设了祭扫烈士墓活动。编者有《清明》诗云:“清明祭扫祖宗陵,祖宗焉知后裔行?子孙做与子孙看,敬祖先须敬双亲。”

(4)立夏节

农历四月立夏日,称“立夏节”。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是夏天开始的日子。这一天,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田间管理日趋繁忙的季节,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说。农民还以立夏日的阴睛来预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下无米”之说。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习俗,该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

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立夏秤小孩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蜀汉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

后民间仿效,传到江南,由此形成风俗。奉新这一天,家家舂米粉,蒸米粉肉或做米果,全家品尝并馈送亲友。立夏习俗古已有之,秤人习俗今已不存,蒸米粉肉之俗至今乡村盛传不衰。

(5)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或“重五”,因“五”与“午”同音,故又称“重午节”。这一天,各家各户插艾挂蒲,用糯米扎四角粽子,煮染咸蛋以赠亲友,用清油炸虾须,吃熟大蒜子,饮雄黄酒,称“开聋”;

儿童手系五彩丝,称“长命缕”;脸上涂雄黄用以“避邪”;主要亲戚处携粽子、红蛋等走访,称“送节”;近河村镇竖旗、击鼓、鸣锣,竞渡龙舟。抗日战争爆发前,县城邓家、汪家、廖家、赖家等有龙舟八艘,干洲有两艘,上富、罗坊、阴村有三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日军所毁。后因河水分流,河狭水浅,龙舟竞渡一项被迫取消。新中国成立后,饮雄黄酒、系长命缕等具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已不存。

作者简介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赞赏

长按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73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