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祝福别人端午节快乐的人,结果闹了笑话

发布时间:2017-5-20 14:55:32   点击数:

说起端午节,

99%的人都不会追溯它的缘由!

只想着:

这3天,我计划到哪里玩

这3天,我和谁去吃好的

这3天,我要睡到自然醒

这3天,谁谁要给我红包

......

或者在朋友圈到处祝福

“祝你端午节快乐”

其实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

应该互祝"端午安康"

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

要扫扫肓了,

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

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

伍子胥投钱塘江,

曹娥救父投曹娥江,

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

五月初五是毒日/悲壮的日子/祭祀日子

如淸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哦!原来小编也是个小文盲!嘘!

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古时候家家户户必做的事:

1.吃粽子: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2.喝雄黄酒:

还记得《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被雄黄酒逼得露出原形吓晕许仙的情节吗?

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3.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4.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其他活动

5.折叠龙舟竞渡: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如今,人们更多的是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6.折叠拴五色丝线:

五彩丝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确定了的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如今,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7.折叠悬艾叶、菖蒲、蒜头: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

8.射柳、打马球:

“与南方的赛龙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和打马球”。我国北方各民族从来没有端午节竞渡习俗,更不知道南国汉族还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屈原。但是,在辽、金、清各朝历史上都有端午节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后的八旗将士驰马射柳、打马球的竞技遗俗。

还有什么?还有什么?

粉丝们快留言告诉才疏学浅的小编吧!

信息来源:网络

文章:深圳人生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合作:Jasen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66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