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今日冬至,别忘了吃饺子这些事也不可不知
今天18时44分,将迎来冬至节气。
《辛酉冬至》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宋·陆游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
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1
冬至民俗,你熟悉吗?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2
冬至·六大食俗
由于冬季尤其是冬至后以寒冷天气为主,
故进补偏于温热、
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以养生。
都说“药补不如食补”,
冬至常吃的一些饮食
就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
1.饺子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
家家户户吃水饺”,
妈妈说:“冬至,记得吃饺子,
要不冻耳朵”,
其实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
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
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
煮熟做成“娇耳汤”
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2.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
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
糯米、芝麻、红豆
等亦是温热性味,
有较好的健脾作用。
脾胃和健,饮食营养
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
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
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3.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
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
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
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
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
为发挥御寒作用,
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
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
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
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4.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
适时进食无病痛”,
又说:“冬季萝卜赛人参”,
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
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
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
补充营养,滋补身体,
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5.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
颇似天地混沌之象,
故于冬至日食之。
”除了形态相似,
“馄饨”也与“混沌”谐音。
冬食馄饨,
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6.羊肉
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中医认为,羊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
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历来作为补阳佳品,
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
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
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御寒能力。
汤圆
汤圆还是回民区的最为正宗啦
虽然不像超市买的种类那样多
但是几种传统馅料依旧经典!
宽巷子每隔几步就会有个摊位哦
软糯的糯米皮和甜盈盈的馅料
要小心烫嘴哦~
饺子
说起饺子来,
常见的馅料只有几种,
其中动物性来源是猪肉、牛肉、
羊肉、鸡蛋和虾肉等
植物性来源是韭菜、白菜、芹菜、
茴香和胡萝卜等。
这些原料本身营养价值都很高,
互相搭配也有益于营养均衡。
八宝粥
“八宝粥”的原意是指
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粥。
但是在今天。
许多“八宝粥”的用料已经超出八种。“八宝粥”一般以粳米、糯米
或黑糯米为主料,
再添加辅料,如绿豆、赤豆、
扁豆、白扁豆、红枣、桃仁、
花生、莲子、桂圆、松籽仁、
山药、百合,枸杞子、芡实、
薏仁米等熬制成粥。
萝卜
萝卜真的是一种百搭神奇蔬菜~
凉拌萝卜丝清脆爽口
泡菜萝卜酸爽开胃
炸萝卜丸子外酥里嫩
羊肉炖萝卜鲜香滋补
萝卜鸡汤营养价值也是极高滴!
馄钝
馄饨跟饺子类似,但是饺子皮是圆的,
馄饨是三角形的,
混沌馅跟饺子馅可以一样的,
可以做瘦肉,韭菜馅的,
也有牛肉洋葱的,或者羊肉大葱的,
海鲜馄饨和素馄饨也可尝试一下~
瘦肉可以买直接搅好的,
韭菜洗干净切沫也比较简单,
然后放小盆里放点植物油,酱油,十三香,
料酒,陈醋等,瘦肉,韭菜,
调理一起都搅拌均匀了,然后包馄饨即可。
羊肉
可以在家做羊肉炖萝卜或者葱爆羊肉、孜然羊肉等
也可以出去吃:
羊脊骨:融久久羊脊骨
羊肉串:伙●腿烧烤
炖羊肉:和林炖羊肉
烤羊腿:大漠豪情烧烤
冰煮羊:泽成冰煮羊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
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
……
所以
冬至时节,这样养生1.冬至养生有“五忌”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忌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房事
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不可过度而伤身。
四忌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五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2.万物之始,阳气为重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搓后腰养阳气。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3.三九“补冬”,小心上火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令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中国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称:“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因为进入秋冬季节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
冬季进补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的食物防“三九寒冷”。还适宜进补阿胶、膏方等,效果几乎是平时进补的两倍。
然而,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别忘补充津液,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4.做做艾灸,提高免疫力冬至艾灸督脉:大椎、肾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时候,在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肚脐(神阙穴)最能激发身体阳气!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功效: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益寿延年。
天冷了,别忘了问候父母“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林清玄:季节十二帖之冬至)
如果能在冬至当天,
为家人做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饺子,是最温馨不过了~
学会了吗?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百度百科、三联生活周刊等
掌上内蒙古整理
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