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年龄再大一些

发布时间:2016-3-12 4:40:58   点击数:
还有,当天我们要用井水洗澡

张郢(山东):记得端午节那天,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然后要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陈祖民(福州):端午节习俗除了跟全国一样譬如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外,还有很多特色,如熏黄烟一般来说,端午节这天中午时分,每家每户都要点燃黄烟,往墙缝、屋角等边边角角处喷端午节过后,家家户户的墙壁上、水缸边、柱子缝都会留下一道道黄色的

杨永玲(漳州):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桃子李子,可能这样意味着夏天的真正开始吧据说端午节中午12点的井水是最干净的,有治病的奇效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有些共同之处,那就是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而在闽南,端午节因浸染于古2014端午节放假安排老传统的闽南文化,所以闽南的端午节,更有别处没有的地方特色

闽南端午节的特殊性,要从闽南文化的特质去找原因如晋江安海的“嗦啰嗹”就是本地闽越族的“遗风”福建最早的旧方志(泉州人梁克家著)《三山志》中的第四十卷《土俗类·岁时》记载了中原的传统节日在闽南早就流行

其他地方端午节习俗

“涂鸦”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端午节还需制“午时茶”,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因为它是端午节的时候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谁家的孩子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谁家的大人头疼脑热,就将“午时小学生端午节手抄报茶”用开水冲泡喝下,或在炎夏时节泡点“午时茶”喝,有防暑降温的作用这些习俗,跟泉州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闽南端午节民俗丰富多彩,煎堆补天、水上捉鸭、水上泼水节……为何泉州端午节会有这么多特色的民俗活动?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认为,这是由闽南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闽南人创造了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

共性:端午节统一关键词“屈原”“粽子”

特色:闽南文化决定泉州端午节特性

王克媛(河北):我们那端午节有一种活动叫“上庙”每个不满12岁的小孩都要戴一个帽子到“奶奶庙”去拜佛、烧香还有,端午节的来历视频我们也有五色线,里面装着鸡蛋年龄再大一些,就很少有这个了但每到这时候,大多数人家里都会煮一小盆咸和不咸的鸡蛋、鸭蛋、鹅蛋……还有一大锅的粽子,有糯米的,有黄米的,还有黏高粱的(老家叫黏熟米),里面放有豆或枣,还用马莲系上挺好吃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历经岁月沧桑后,如今的端午节,已成为一个表达人民爱国情怀,缅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独特节日

蒋一凡(南京):端午这天,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酒,丢进两枚铜钱,据说这是避邪良方,全家老老少少都用这盆水来洗眼,可以防止眼疾到目前都不知道科学不科学,但是大家似乎都很虔诚地一一照做

民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的世代传承的民间文端午节手抄报大全化事象(事物和现象),其内涵十分广泛在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传统风俗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的民间文学;有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嗦啰嗹”)、民俗活动有海上抓鸭、泼水节等

田滢清(三明大田):我们这边有这样的风俗,端午节女儿要给娘家送上亲手包的粽子,这是一种表达孝道的方式回娘家后,与娘家人一起团聚,吃粽子过端午节,非常热闹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是改送礼品或者直接给钱了

追溯历史,闽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南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晋人南迁,沿江而居,谓之晋江”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又与外来文化、阿拉伯文化、海洋文化、西方文化相融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白斑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