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彝人生活凉山彝族礼俗词汇,你知道多少
有一位教授带着三名彝族研究生下乡调研,遇到一位老奶奶赶着一群鸭子,研究生们本来热情地前去打招呼:
“amatnitiessecyxggekeptepatshulatggenge?”(奶奶你的这些鸭子是什么时候生的?),
结果被老奶奶说成“真没文化”,原因在于研究生把彝语“iessecyt(小鸭子出世)”说成“iessepat(小鸭子出生)”。教授也觉得有些尴尬,后来成为了“没文化的研究生”的笑话。
一位外地的游客到凉山彝族朋友家做客,一看到朋友家小孩就非常喜欢,也说了一些“胖嘟嘟”、“好漂亮”、“比一般同龄的重”等自己觉得夸赞和言表喜爱的话,结果被女主人认为这位朋友很没礼貌。
原因也在于,凉山彝族习俗里孩子好看,孩子重等有些不吉利,特别是婴儿。一般都会说“有狗屎味”、“好丑”等感觉有亲切感,也吉利和礼貌。
生活在凉山,使用彝语,稍不注意我们就可能会成为“不文明”、“不礼貌”的人。凉山彝族生活中礼仪文化的词汇量非常丰富,运用这些词汇也非常讲究,掌握凉山彝族礼仪词汇量,并且懂得怎么运用,注意什么时间、场合、地点和对象等非常重要。
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注意敬、谦用辞中的凉山彝族礼仪
尊老爱幼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彝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把爱老爱幼作为一贯的传统美德,而这从平时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我们凉山彝族丰富的礼俗词语中对长辈的尊称、对平辈礼称和对晚辈的爱称中体现出来:
对长辈的尊称重点突出尊重。
suxyy(长辈、老者):是对长辈的敬称,一般指男的,有时候也可以称女长辈,但比男的要求更大,一般年龄比男的大,比如五六十岁的老奶奶,而男的就没有那么大的要求了。
ndepggup(德古):是对suxyy的升华,是懂得凉山彝族民间婚丧嫁娶等活动规则并且参与起着主持作用的人。
“mop”是起主人或者母亲作用的,比较有主见的,或者掌握一些高明的知识和技能的人也可以这么称呼,一般以:“mop+职业”的格式。
如:zuomop(主子),getmop(师傅),hlutmop(牧师),yypmop(大河),shurmop(大海),ndepggupapmop(长老)。
“axmo”中的“mo”可能是mop的变音,在凉山彝族的文化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代名词,这里看出形成了以mop为尊的称谓结构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生活中对长辈的尊称尽量用一些敬辞,而敬辞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对象的年龄和从事的职业以及生活中的地位等情况而定。平辈之间也需要讲究礼称,顾名思义就是礼貌地相互称呼。而平辈之间也像长辈一样不能直呼其大名,也不能起外号,一般都是称其小名为礼貌。
对晚辈的爱称就要体现出喜爱。“sse”,原本意思是“儿子”,有时候分不清儿子或者女儿的情况下也称“sse”,如:小鸡:vazyrsse,小鸟:hxiezyrsse。
在分不清是儿子还是女儿的情况下称“sse”可能就是反映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
但更多的是“sse”跟其他词语一起使用表示心生欢喜的意思,如,小鸟,小鸡,小虫子,小猪等。
一般以:名+sse”的格式。比如:bboxsse,loxsse,(事物);
小孩:mugatsse(mugat是人名,这里指小孩名字),lattisse(latti指人名)。
礼俗词语中的谦辞。在大多数看来,凉山彝族人是粗犷,豪放,率真和不拘小节的,当然这是一种优点,但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只有一个优点是不够的,因此凉山彝族人也就有了含蓄、谦虚、谨慎和辞让的一面。
比如:nyipzhep(两碗),cipyietmuapjjip(不怎么样)。一般都是美换丑,多换少,大换小,好换坏的,一比较含蓄的方式表示谦逊。
比如:我今天送朋友十斗米的话,在别人的面前只能说两斗或者一斗,除非需要一个确切的数字,你在别人面前说十斗米的话,别人还以为你送了朋友一百斗米的。别人说你们家的孩子好厉害的时候你就说:cipyietmuapjjip(不怎么样),抱到亲戚朋友的小孩子一般都会说“有狗屎味”、“好丑”等感觉有亲切感,也吉利和礼貌。
礼俗词语中的礼貌用语。礼貌是人与人交往,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往来,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际中必须的一种礼仪风尚。而在人与人之间的礼貌用语不仅仅跟选词,用调有关,而且是一种习惯和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这才是最高的礼貌。凉山彝族的礼貌用语中有请求的(zhetw?可以吗;ddaw?行吗;qixw?愿意吗?),有祈使的(bat,map,yipsu,ddeplox,带有请求的意味。);表示问候(depshe,depnyiet,ketjyp:早安,晚安,稀客);和心愿对方更好的词汇来表达,也是够格的礼仪习惯。
在汉语文化中可以看到的,“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已经是很高的致谢了。凉山彝族人更多的是把亲人和亲人之间的付出与回报看作是应该的甚至是义务,“ssenrepatbbupxypyuzzixcur,patnressebbuppatmopbboxddiemu”(父欠子债成家立家,子欠父债理后度晚”,因此这个时候就没有了礼貌的表示感谢的表达。然而平时生活中还是有对别人的帮助,别人对自己的好等都有表示感谢的词来表达感谢之意的。
如:“kaxshaw”(谢谢)这是一般情况的表示感谢,一般的场合和一般情况情况可以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示感谢。
如得到别人帮忙的时候都可说:“kaxshaw”(谢谢),可以是小事,可以是大事。
另外,别人做的事情对你有用,也可以表示感谢时说:“yytguowox”(“很高兴你能帮了我”或者“你的帮忙对我帮助很大”的意思)。
“shaqip”(麻烦,辛苦),在托别人帮忙,让别人忙烦之前或者之后都可以对当事人说“shaqip(麻烦,辛苦)”表示感谢,此外,这个还有心里觉得不好意思,带给别人忙烦,过意不去之意。
“nrewebyp”(感恩)或者“nyiwebyp”(欠人情,和“nrewebyp”(感恩)比较接近),当你托别人帮你做有点大或者对你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别人已经帮你做过很重要的事情,如:有关生死的,有关前途或者命运等大事的时候,可以说nrewebyp,感恩,太感谢。此外,nrewebyp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有,欠别人的恩情之意。
我们凉山彝语礼貌用语的词汇数不胜数,表达方式也丰富多样,而使用这些词汇的目的都是达到人与人交往中以礼相待,而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注意敬辞和谦辞以及礼貌语的使用。
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学习这些民俗活动中的词汇
面对生死中的阐释“sy(死)”的礼俗。
生老病死乃人间常事,然而每个民族或者每个人面对生死的态度或者心态是不同的。凉山彝族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死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是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无所谓。比如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自然死(非凶死:不是人为或者天灾人祸导致的死)那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算是喜丧;有些死是让人痛苦惋惜的事情,亲朋好友也就根据情况来慰问死者家属。而怎么看待那是根据生者的感情和死者享受世间喜怒哀乐以及死者的死伤情况来分的。
一般情况“死”通称“sy(死)”。但特殊情况有所不同,小孩的“死”称:“bbu(失去),”;年轻人的死称:“sy”;老年人的死称:“mopjji”或者“mopndox”。
祭祖:“mguxmu”(字面意思:上爱,向上);祭灵:“sotmu”(字面意义:作气)。这些跟凉山彝族人祖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有关,认为人死后向上的,以“气”的方式存在着的生死观有关。另外对各种年龄段的“死”的称法不同解释的尔比有:mypsyyursy——gepbojiepanzie:夫妻之亡,割身一半;
ssesyhnixsy——cypbusipbuxie:儿女之死,割肺割肝;patsymoxsy——shyhniggojolyt;父母之故,断了依靠(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依靠);axpuamatsy——voppyjoxyhlyp,mapmutbburgurlyt:老人之逝,竹笋脱壳(老人到老的年龄,去世是成为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新竹笋)。当一个人的去世,用不对应的词汇表达,也就是用词不当,别人都会觉得表达人没文化而且没有别人的去世而深感同痛和惋惜。
毕摩仪式当中的礼俗用词。在凉山彝族毕摩仪式和经文中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和在平时生活中称谓也有所不同,它表示一种特殊意义的宗教仪式或者说是风俗,而这里面有的都是从礼俗词语表示出来,一对一的表示了一种民俗意义或者符号。如:平时生活中的“yo(绵羊)”:做毕的时候称“bbu”;平时生活中“chyt(山羊)”:做毕仪式的时候称“zzyt”;平时生活中“le(牛)”:做毕仪式的时候称nyu;yie\va(鸡):做毕的时候称“vat”。
汉语中表达杀猪、鸡中的“杀”彝语中与之对应的词“sit”,但是做毕仪式中:“杀”的称法不同:杀猪:平时叫“sit”,做毕仪式中叫“qot”或者“lieqot”;杀山羊:平时叫“he”,做毕仪式中叫“yyt”或者“lieyyt”;杀绵羊:平时叫“he”,做毕仪式中叫“ndup”或者“itjit”;杀鸡:平时叫“qyr”做毕仪式中叫“kehe”或者;“ondup”;杀牛:平时叫“sit”,做毕仪式中叫“ndup”。
这些丰富的礼俗词汇都有着特定的礼俗文化内涵,而这些礼俗词汇在特定的民俗活动中表达不到位,用词不当,别人就会觉得“没文化”,甚至造成更大误解和麻烦。
做一个“文明”的人得当运用这些凉山彝族礼俗词语
凉山彝族礼俗词语中的雅俗礼俗词语的使用也非常有讲究。在不同社会阶段,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场合都会有一些禁忌和不提倡的表达方式。比如骑马遇到熟人下马为礼,禁止跨过火塘,禁止在过年的时候大声喧闹等礼节和禁忌。比如有些场合里的专业用语在某些公共场合就不一定适合,否则被认为俗气或者不雅。
凉山彝族文化中也讲究高雅,能够避俗就雅的就尽量换一种表达。如:“生”的表达也有几种:axyiietzyr(pat)指生孩子;fup(pat)指的是牲畜或者野兽生孩子(产崽);cyt(pat)飞禽类生子出世;qip(pat)指的是飞禽类下蛋,括号内的为俗称,括号外的为雅称。怀孕:“axyijjo”指的是人;“ssenyi”指的是牲畜和野兽;“qipnyi”指的是飞禽类的。括号内的为俗称,括号外的为雅称。如果在生活中把“生孩子”(axyiietzyr)说成“axyipat(也是生孩子的意思),就不太文雅甚至不文明了。
“吃饭”是最普通和最常见的词语,然而在凉山彝语中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简单粗俗,也有含蓄文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如:一般“吃饭”用彝语“zzaxzze”表达,尝尝“kexi”;“吃面”用彝语是“shamutndo”(喝面),“喝稀饭”(zzaxhxondo)。然而把“吃饭”(zzaxzze)说成“干饭”(zzashu)就有点不文雅,甚至不文明了,而一般的“吃饭”(zzaxzze)说成“zzando”(喝饭)也是不太礼貌,甚至如果是主人说的话就觉得待见客人,因此,饮食文化中的礼俗词汇运用也非常讲究。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不注意说话方式或者词语运用不当造成“不文明”、“不礼貌”有意无意给别人造成误解甚至“伤害”。不管是礼俗用语还是礼貌用语,注意场合、时间和地点非常必要,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隔阂。争做有文化、有礼貌和文明的人是每个地方、每个民族和每个时代所欢迎的。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拉克子黑
栏目负责人:陈小玉
主编:蒋映春苏勇
执行主编:陈小玉
责任编辑:毛实不
山东白癜风医院武汉权威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