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从端午节习俗到养生保健常识

发布时间:2017-1-16 13:15:28   点击数:
极圣健康

端午佳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而在这个节日里,看龙舟、吃粽子、吃龙船饭、吃艾角都是常见的习俗和饮食习俗。但是这时人们就很容易忽视了健康问题,那么端午佳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我们就从端午节的习俗来看养生保健的常识吧!

端午节当然离不开吃粽子。

  北方人好甜味、素粽子,喜欢枣子馅,凉着吃。而南方粽子可谓花色品种多样,素的有赤豆、豆沙馅,荤的有鲜肉、火腿、叉烧、蛋黄、海鲜等馅。尽管粽子产地、风味、做法不同,但其主料还是糯米和粽叶。祖国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那些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枣子、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鲜肉、海鲜、鸭蛋黄都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粽子虽好,吃起来还是有些要注意的问题的。粽子的主料糯米的粘滞度比较高,对于有胃肠疾病、老年、儿童等肠胃虚弱的人群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粽子新鲜温热,并且一次性吃的量不宜过多,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不容易伤着肠胃,更利于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另外,糯米的个头虽小,但所含热量较高,再加上点五花肉、咸蛋黄,不知不觉就容易热量超标,因此建议,一天之内吃粽子的量女性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不要超过5个;粽子只能提碳水供化合物、脂肪、部分蛋白质,不能提供均衡营养,吃的同时可以再搭配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但营养全面了,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另外粽子是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意思是比吃大米更易导致血糖升高,对于一类特殊人群:糖尿病人而言,在血糖不稳定的时候应慎重选择,以免引起血糖迅速上升而加重病情,那些血糖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选择不加糖的一小个粽子浅藏辄止。

  做艾角可以掺些大米粉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艾角”的风俗。艾角,是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煮过以后剁碎,与糯米粉、黄糖混合后舂匀,捏成一个个墨绿色的扁圆形。最后用香蕉叶垫底,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软绵香甜的艾角。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以平喘、镇咳、祛痰、祛寒湿、理气血,同时还有止血凝血、镇静、抗过敏及护肝利胆等作用。中医提醒,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吃用艾草做的艾角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感冒和祛湿的作用。

  但是,有些地方的艾角都是用糯米粉做的,糯米粉相对不易消化,因此不能多吃。食用过多,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也可以尝试把糯米粉换成大米粉做艾角,从田里摘来野生的艾草,和大米粉掺在一起,做成艾角,老人小孩子也能吃。

中草药避毒祛邪防病

  端午之后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湿热出汗,空气中的过敏原增多,蚊虫活跃,日照增强。于是,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专家强调,将菖蒲、生艾叶、佩兰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预防以上提及的皮肤病。菊科的佩兰有香气,煎水沐浴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预防感冒,防止蚊虫叮咬的作用。

  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习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等功效。以它入药的藿香正气类制剂,更是备受专家推崇。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传播专业健康养生知识

分享养生行业最新资讯

大家都在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53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