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中秋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nbsp

发布时间:2016-11-24 0:00:59   点击数:
中秋佳节

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今年9月15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亿万国人喜欢过的中秋节。说起这个节日,可谓历史悠久,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经历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演绎的辉煌路程。比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于是,这种习俗就慢慢地传到了民间,并延续至今,进而形成了节日文化活动氛围。

  据说,这个传统的节日文化活动氛围日益浓厚。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中秋节终于成为中国固定的一个传统节日。《唐书·太宗记》曾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史实。这是有据可查的,证明中秋节传统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另据资料介绍,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不过,中秋节却为人们情有独钟,这从世世代代的美好传说里即可感知。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海内外流传甚广。尤其是嫦娥奔月,目前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佳话了。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火焰四射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向善向好。后羿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天下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非常崇拜他。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地称赞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妻,夸他们是恩爱夫妻。后来,嫦娥奔往月亮,成了仙。

  后羿思念不已,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这可能是我们今天读得最懂的赏月故事,最理解的关键词莫过于“纯洁、诚实、善良、勤劳、和睦、智慧、正义、团圆、光明、幸福”。这也预示着过好中秋节,会给人间带来快乐和吉祥。

  从中秋节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上看,八月十五月亮圆,足以代表中华民族坚持向善向好的团结求进之力。我们在月夜下,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这本身就是在传承中秋节传统文化。而品尝月饼,吃西瓜,则成为家家户户过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着月圆人更圆,生活更美好。

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沿传下来,变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赏月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白癜风偏方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24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