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南京端午习俗有哪些
今日是端午节,南京人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南京盛行端午送鲥鱼和粽子。普遍流行的传统端午习俗包括八个方面。
1使用菖蒲、艾蒿的各种习俗人们一直相信菖蒲、艾蒿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而出现许多利用菖蒲、艾蒿辟邪保健的习俗。如采各种草药(包括菖蒲、艾蒿)、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蒿,等等。
2缠挂五色线以驱邪辟凶五色线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木、火、土、金、水,彼此相生相克。近年来,销售粽子的商家多把绳子颜色作为区分馅料内容的标志。不过,有一种黑白交替的绳子可是不能乱用的。南京端午节都是自家包粽子,看到是黑白两色的绳子包扎起来的粽子,意思是这一年中,这户人家里有人去世了。
3用艾虎、或道教符图驱邪老南京们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就是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起,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4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这是为了驱邪保健。传说昆虫都怕雄黄,孩子抹了雄黄,夏季毒虫就不会向体内钻。喝雄黄酒是端午节活动的高潮(雄黄含有剧毒物砷,不喝也罢)。
5吃粽子这是象征季节变化,实际也是趋吉避凶的。
6出门游玩这在上古时代也是为了回避邪气。
7划龙舟或赛龙舟虽然有传说称划龙舟或者龙舟竞渡是纪念屈原,但是在很多民众心目中龙舟竞渡的真正目的是“送瘟神”。
8亲友互相赠送礼物因为端午日不祥,所以亲友之间在危难之时互赠礼物,互相关心。
昔日南京有首民谣:“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因时近夏至,“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故又称端阳节、天中节或地腊节等。
明代,朝廷于此日赏赐百官“不落荚、虎头采绦、夏服、宫扇”,以示关心体恤下臣。不落荚即今之粽子。晋人周处在南京写的《风土记》一书中说粽子:“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此时的粽子是以黍米裹成,到唐时已用白米包粽子了。“剥出凝成细纤膏。”
因形制不同,有角粽、锥粽、茭锥、筒锥、秤锤粽、百索粽、九子粽。唐时还有一种纤巧的粽子,尖小如初生绿菱。到明、清,粽子的品种更多了。人们除吃粽子外,中午习食火烧蒜头、苋菜,饮雄黄菖蒲酒。以手指蘸雄黄酒在小儿额上划“王”以避邪。午饭后,合家同往夫子庙秦淮河看龙舟竞渡。
金陵龙舟,向有“三帮”。据《岁华忆语》记述:“秦淮河船户敛资为之,曰河帮;外江船户之入城者,曰江帮;上新河之木商所集者,曰木帮。午日,各帮咸集于夫子庙前之泮池……”以争奇斗胜取乐。各帮龙舟均饰以采亭,五彩缤纷,选貌美的小儿扮演戏剧中的人物间坐舟中,四至六人敲打锣鼓以助兴,梢公掌长竿,“长年之好身手者,于上作种种游戏”。
沿河两岸人家,当船过之时掷银角、铜钱或放鹅鸭,为龙舟争取之以为乐,称之为夺标。这一天男女老幼倾城出游,罗绮如云,游舫蚁集,金鼓喧振,欢声雷动。富户人家还事先定租游船,泛舟览胜,至夕乃归。“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郊县还有在门旁插艾叶、菖蒲,小儿穿虎头鞋、围老虎兜,妇女佩戴老虎花等习俗。
(来源:南京旅游)
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