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起源 >> 特殊节日端午节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佛经,都众说纷纭,有的说楞严经是假的,有人说大言佛经是假的,有的说无量寿经是假的,那本是假的,那本真的,这就说明经是人造的,连佛经那么严格都有差别了,祖师的论就更不用提了,这都能这样,民间传说的东西能真实吗?尽管是史记记载的东西,能有佛经那么真吗?史记记载的东西,能像三藏翻译经那么发心吗?说我鸠摩罗什翻译经典,如果我没翻译错误舌头不烂,史观有那高超的水平吗?所以都不是真正的依据,不管是什么依据,那么咱们给他分析一下。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等等。有传说屈原跳江自杀后,为了纪念屈原,怕其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仍到水里,让鱼虾等只吃粽子不吃屈原!
这些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说不定是哪个朝代,哪个大官为了表达一个什么道理或者什么色彩搞个名堂,做它一次,人们传下来,说是屈原跳江了。咱们都把粽子扔到江里边喂鱼,叫鱼吃饱了,别吃屈原,表达这个心情。但是,据我推断,屈原并没有跳江,他只是说我宁可被鱼吃了,也不呆在这个娑婆世界了,这个世界太浑浊了。
这段话是这样的:史记记载,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被奸臣所害逼疯了,具体怎么疯的不知道。刚才一翻书,说他善于外交,说明他能说善辩,并且有超人的智慧。那么有超人的智慧,能说善辩,国家的栋梁,能被气死吗?能气疯吗?要说他疯肯定是装疯。怎么见得他是装疯呢?这个当官的人,不一定叫屈原,那个人是谁?是那个笔者,就是这个人知道无数清官屈死的原因,你们去琢磨去吧……!基本不是在名上屈死,就是在利上屈死的。屈死的原因就是因为贪图名利,所以叫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糠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这是屈原和渔夫的一段对话。渔夫说:“你不是一个楚国的大臣吗?怎么上这来了呢?”屈原来到江边,碰见这个渔翁,这个渔翁看见屈原,身体消瘦,面色憔悴,形如枯槁,非常瘦,这个是作者在比喻,就是说你图名虽然有名,但是你精神非常瘦,你图利是想有财富,但是你的精神非常瘦,形如枯槁。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猜那个时候他说的是“众生”,后来改成“众人”了,应该说是众生,肯定演变成众人了。你想想如果要是说“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就是所有的人都是糊涂的,就他是清醒的。要说众生呢?“众生独醉我独醒,”生死凡夫就是众生,沉醉在欲海当中,唯有清净人才能醒悟,那个‘我’并不代表一个人,代表清净的人。
既然屈原是个当官的,他又消瘦到那种程度,他为什么还要说,举世皆浊我独清呢?世间全是浑浊的,唯独我清净?举世,就是抬眼望娑婆,即浑浊世界,叫五浊恶世。它能不混吗?我独清,谁清啊?唯有僧心似水清,他不是僧也是道。那么众人皆醉我独醒,醉就是糊涂的意思,不是喝酒,是都糊涂,都沉醉在六欲当中,唯有我醒悟了。哪类人?自昧清高,以为自己超凡脱尘了,实质还没有超的时候;也是一种想要超脱的人说的这话;再有就是已经超脱的人。这样的人,既是大官,又能说善辩,但是他突然明白了,所以退隐了。
那么这个屈原,不一定有其人,也可能是这个人的笔名。那个渔翁,也是作者的假设。如果根据这个推理的话,那就是说当时有一位当大官的觉悟退隐了,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贫。那是陈抟老祖!陈抟老祖当过大官,退隐之后,因为他有才,又有学问,又有地位,又退隐,悟的快,放的也快,所以他证到一定果位的时候,就写出来当官的怎么苦。
为什么现在退隐了,还没懂超俗出尘的那种境界?老翁是怎么答的呢?说,圣人不能被世间红尘的事情所扰乱,应当随顺世人去度化众生,你怎么能出来自命清高呢?能随顺就是能进能退,但是那个解释并不到位,只能说随顺众生去推波助澜,就是别教条,别僵化,随着去做吧!那么要到位说,就是在这种境界上去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这是老翁的境界,不是屈原的境界。所以老翁又说了,应当随顺事情无挂碍,广度众生,拯救世人,不是推波助澜。要是推波助澜就是随着坏人去做坏事。
圣人就是,知道随着世态发展的因缘,随着众生的心,为众生着想。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在天下人之忧的前面,乐在天下人之乐的后面。天下人都在受苦呢,我不能在这儿享乐。天下人都乐了我才乐。是菩萨心肠。所以这个人是超俗脱尘的,而不是屈原气疯了,跳江了。再染红尘(屈原)就是小乘,渔夫是大乘。
渔夫说:如果这个世界的大海是清凉的水,就应当用这个水去洗头。屈原说我洗完澡了就得穿干净衣服,不要再被污染了。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很清净了,不要到城里去染污。你要发菩提心了,就不是了。只要我们现在是清净的,在什么地方都能清净。如果世界是清净的,那么我就用这个水去洗头。如果世界是浑浊的,就应当用这个水去洗脚。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两句话,其实就是笔者的一个感慨而已。用佛理来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就是一乘法。一乘法,可以濯吾缨,是不是头?头是最清净的地方,这叫澄清,澄涛。全都是最清净的地方。你已经成圣人了,这个时候就不在苦海里了。所以这个时候才有本事随顺众生,不受众生六尘的染污了。因为自家水清了。濯吾缨者头也。头,头脑清净了,大乘法。当你没有欲望的时候,你还能被欲染吗?当你有欲望的时候,你想不染行吗?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茫茫的红尘,芸芸众生,业海茫茫,这个水这么浊烂,修行的人必须用水来洗,洗什么?洗足。足者觉也。必须得觉。叫时时勤打扫,不叫惹尘埃。
那就是屈原是初发心修行,住深山隐遁。渔夫,已经证果了,重返娑婆。这两句话就证明了屈原不是屈死的,也不是喂鱼了。他只说宁可让鱼给吃了,也不愿再去红尘受那个苦了。这个话里面不是恨,也不是受委屈怨恨的语言,是一种禅机啊!因为他已经出了红尘了,不想再入红尘了,他没有怨恨心呐。
宁可跳到水里面,入渔腹,也不想入浊水里去了,他为什么还往海里跳呢?海里不是浊水吗?他既然知道世人皆醉我独醒,我既然醒了,还能疯吗?我醒了,还能做那愚蠢事吗?不可能。所以说是高人说的话。
鱼腹,鱼,阴阳的意思。所以渔翁那是给鱼的意思,渔翁给出两条鱼,屈原跳到鱼腹里面了。为什么说遇渔翁呢,怎么不说遇樵夫呢?他怎么没说遇到一个国王呢,遇到一个明君呢?
翻没翻案?五月节知道什么意思了吗?是一个大修行人的隐士留下这么一个痕迹。不但过,还要好好过。知道什么叫过节吗?这叫圣人的节日啊!屈原是圣人,不是屈死的那个人。是这个圣人跳出来之后,说这些图名图利的人怎么死的?都是屈死的。屈死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糊涂。所以叫屈原。
世界清贫兮,是名极乐。娑婆恶世兮,浊浪滔天。心性平等兮,不论清浊。渔夫钓鲤兮,浪头游玩。世界既然清贫了,能是这个世界吗?所以渔翁说的这个世界清贫了,清贫之水,我应该用清水洗头,其实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还用洗吗?连洗都没了,就叫上乘。娑婆世界本来就是恶世界,五浊恶世,它就是浊浪滔天。你怎么洗他都是浑水,浑水能洗干净吗?所以洗头和洗足都是空的。假借权巧而已。
如果上厕所里去洗澡,能洗干净吗?那浊水,那么既然是浊水,什么叫浊水?浊到什么程序算浊水?厕所里的水算不算是浊水?还是渗点土就算是浊水?刚有一点浊、和眼睛能看到的浊水与厕所的水是不是平等的?一人寻问一个样,肯定说那能一样吗?那里都是粪。你以为那个里就不是粪吗?一分析,看那粪里是什么?那粪里面可能没有细菌。后生的细菌,刚出来时没有细菌。如果有细菌狗全都药死了。不信咱做这个实验,给你弄点粪,不管是羊粪还是牛粪,放在菜里炒上,就说这是美味佳肴,端来,然后再炒一个木耳炖母鸡。两盘菜都端上来,这盘菜里吐上唾液,粪炒的弄的干净的,你吃哪个?(你要不吃粪,我说话算没有尽。)难道吐那唾液不比那粪干净吗?为什么吐上你就不吃了呢?就这么简单的事就寻思不透。怪不怪?当你自己吃东西,嘴里全是唾液,越吃越香。当你自己吐出来的再吃,不吃了。这个怪不怪。人就是颠倒想。你吐出来,收拾一下,不让你知道,再煎一下,完了你还吃的挺香。
娑婆世界是浊浪滔天的,不能清净。要想清净,就是你这个身体世界,心清净。比如说一块玉石,怎么往泥土里渗也渗不进去吧?这个身体里边都有哪些杂质?什么都往里进啊,因为它孔太多了,八万四千毛孔。这八万四千孔,好的细菌、坏的细菌,它都往里进。你发好心进好细菌,发坏心进坏细菌。细菌是什么东西?好细菌是善缘,坏细菌是恶缘。都是你过去劫结的缘,来回窜。所以这个世界是浑浊的。要洗就洗它(身体),这身臭骨头整天鼓动。可以说这是浑浊的,因为它浑浊的缘故,世界本来就是虚空的嘛。你看咱们这个空间,在这个地球上看不点儿,以为有这个地球,其实这个地球粉碎还是空的。心性平等兮,不论清浊。当你证到一定时候,你比那玉石还清净呢。什么都砧不进去,就是光。所以说渔夫钓鲤兮,浪头游玩。渔夫和屈原对话,其实就是文字游戏。留给后人去琢磨……。
宗佑佳山人主讲
了无一凡整理
■此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图片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