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拾史遗今传统节日篇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发布时间:2021-3-21 20:43:43   点击数:
生姜擦白癜风有效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806/4673229.html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再过两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了

又到了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节

又到了每周一推的科普小课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关于端午节起源流行久远的传统观点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古时,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生活在相对狭窄的天地,风俗也自然因时因地而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各地风俗在相互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特定的、具有全国普遍性的节日风俗。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风尚,附会以纪念屈原逝世而最后形成如今的端午节。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唐代的长命缕,用丝缕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五时图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样翻新。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宋代时汉族端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金国除吸收一些汉族风俗外,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明永乐年间禁宫中就有剪柳之戏,这种民间比赛也是常在端五日举行,考其渊源,正是辽金遗俗。明代端午又称“女儿节”,来自民间的许多夏令保健活动,也掺杂在这个节日习俗中。例如在五月五日正午前,人们要群入天坛去避毒,过了正午才出来,还讲究捉虾蟆取蟾蜍,以菖蒲渍酒饮用避恶气,用艾叶插门固为前代之遗俗。明代新出现的风俗是用雄黄涂耳鼻,认为这样可以避虫毒。

清朝时,自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称之“五月节”。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阳这日,朝中官员休沐,长辈要携家中子弟到祠堂祭拜,妇女老幼则留在家中整理账目。因端午可极力打扮小女儿,已出嫁之女也可回家归宁,亦称之“女儿节”。自近现代以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节日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挂草药、避五毒,采药采茶、制凉茶,游百病,沐兰汤,戴香囊,佩豆娘、长命缕,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朱砂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可分为三大部分,采药祛病,驱毒避邪;保身护命,爱国为民;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端午节作为一种民俗节日,它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很好的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是我们国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节日,将其不断传承下去,继承和发扬端午节可以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让人们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我国传统节日,充分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坚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最后,在此提前祝大家:

文案编辑:凌彩云、黄桂芝

文案引用摘自第一范文网

《端午节的起源来历及发展历史》

排版:刘强

责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学生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2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