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胡恒森感悟端午节组诗宁古塔作家网
胡恒森:感悟端午节组诗
◎念奴娇.端午情寄屈原
抱石一跃,
撼人寰,
铸就诗魂忠义。
修法求贤辅美政,
合纵抗秦遭忌。
流放江南,
郢都陷落,
苦撰《离骚》体。
美人香草,
落花余韵犹丽。
倡导民本邦宁,
爱国明志,
尽显英雄气。
情系汨罗黄酒烈,
香粽追鱼水底。
众桨翻飞,
龙舟竞渡,
遥寄尊賢礼。
传承千载,
复兴圆梦心喜。题注: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主要有赛龙舟,采草药,挂艾蒿,祭龙,祭祖,吃粽子,配香囊等等。这些习俗中与纪念屈原相关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生活年代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立了楚辞体,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对大一统国家的憧憬和追求。他提倡“美政”,基本内容之一是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主张明修法度,举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对外善于纵横捭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基本内容之二是他坚持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所谓美政,就是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美政的核心是德政。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所以遭到贵族谗言毁谤,先后两次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沅湘流域。流放时期写了离骚等传世佳作。香草美人是屈原提出来的,他创造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屈原以香草美人象征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品格,以恶禽臭物象征奸佞,这不仅在他的各个诗歌中是统一的,固定的,就是其后几百年间这种象征还为文人所尊奉。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以香草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令人动容的。当京城郢都陷落,楚国即将灭亡时,当他实现美政思想的理想彻底破灭时,他没有置身事外,而是选择了投江以身殉国。他这份对祖国无限忠诚的人格和意志,可以说是与青山同在,与日月争光,感天动地。这就有了屈原投江之后,老百姓纷纷往汨罗江里投放饭团,投放雄黄酒,防止鱼虾吞噬屈原的遗体;百姓驾驶龙舟和小船在汨罗江中四处行驶,尽力寻找屈原的下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现在的端午节,年年重复这些习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缅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同时也是放眼看现实的过程。看我们现在优越的社会制度,国强民富的现实,人民群众的幸福阙值,尤其是可以看到,中国的伟大复兴已经是势不可挡。这又何尝不是远远超乎屈原所说的香草美人式的美政呢。
年6月19日
◎七绝.龙舟赛事忙
鼓响流急桨闪光,
溯源情向汨罗江。
习俗千载今尤盛,
媲美游龙赛事忙。
年6月10日
◎七绝.习俗市场宽
米粽夹心入口甜,
醇香黄酒御风寒。
依托端午出新意,
炒热习俗市场宽。
年6月13日
◎七绝.艾草灭新冠
又逢端午踏青族,
争采艾蒿祛百毒。
悬挂门楣香雾绕,
新冠宵遁万家福。
年6月15日
诗人简介:
胡恒森,原宁安市政协主席纪检委书记。诗人,出版丹庭诗文选。
往期作品欣赏
诗人胡恒森原创作品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