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古人怎么过端午今年我们可以这么过

发布时间:2021-9-5 15:25:32   点击数:
“雨歇池塘泛青波,天光自成白玉色”就像这首来自古风歌曲《不记年》中所唱美景一样,春去夏至,告别了阴雨绵绵的清明,我们迎来了有着久远历史的端午节。一提起端午,我们第一个想起的大概就是粽子了。肉粽、蛋黄粽、蜜枣粽,说多了还能来场甜咸之争。可在古代,端午节的时候,古人们可并不单单只是吃粽子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们的端午都是怎么过的。

端午射柳

端午节射柳取乐,本是金元旧俗,为天旱祈雨之礼。永乐朝之后,端午射柳就成为宫中一项重要的活动。《菽园杂记》有载,朝廷每逢端午节,官员们有赏赐可拿,有射柳等节目可供娱乐。而与宫廷中的射柳相比,边镇的射柳活动更多地继承了金元时的演武精神,实战性强,娱乐的氛围则要淡一些。历经几个朝代的发展演变,端午射柳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习俗,在古代成为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

辟邪毒

端午节时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端午节的各种活动,都以避邪、辟兵、禳毒、驱鬼魅为目的。据《梁书·宗测传》记载,南齐人宗测,每年在五月初五日出门采摘人形艾草,制成艾绒,用来治病。此外,古人还以艾草、菖蒲或榕枝,用红纸配上蒜头、石榴花等植物花朵,编织成人形或剑型的“艾人”、“蒲剑”,插于门眉或悬于厅堂之上,以防蚊虫叮咬,并祈祷消除毒灾。挂香囊是古人在端午节必做的一件事,香囊内有艾草、菖蒲等香草,还有朱砂、雄黄等物,再包以丝布,配上五色丝线而制作成。古人在端午节还会在手臂、脚腕上系着五色丝织物或丝线,称做“辟兵”或是“合欢索”,有祈求战争和瘟疫不要发生的意思。到了宋代,则出现各种“合欢索”,以“辟兵厌鬼”为意。另外,古人在端午节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由菖蒲和雄黄等物泡制而成的,虽然古人明知雄黄有毒,但他们认为喝了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这是“以毒攻毒”。在戏曲《白蛇传》中,白素贞就是喝了雄黄酒而现出了原形,吓死了许仙。在江淮地区,古人在端午节时,还有悬挂钟馗像的习俗。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是想用来驱邪魔、镇鬼魅,以祈求家庭平安。

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流行,主要用于南方祭祀水神。那时的粽子叫做“角黍”,是用菰叶将黍米包裹成角状,投入水中祭祀水神用的祭品。在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后,“角黍”则逐渐成为祭祀屈原的代表物之一。后来“角黍”才逐渐发展成为用芦苇叶包裹糯米制作我国端午节食品——粽子。但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则是在西晋,记录于周处撰的《风土记》中,当时煮粽子是“以菰叶裹黏米,以栗、枣灰汁煮之”。在东晋时,人们爱食用添加了中药的“益智粽”。在唐代,粽子用米最为讲究,粽子已成为白莹如玉、形状多样美食。宋朝时,粽子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形状和内馅都有了很多创新,还出现了“蜜饯粽”。到了明、清时期,粽子则成了寓意吉祥的佳品,读书人吃枣粽,谐音为“早中”,吃包成细长如毛笔的粽子,谐音为“必中”。

赛龙舟

古人最初的端午节赛龙舟或源于吴越人祭龙的“龙子节”,有祈龙降雨的意思。后来又有了“斗龙舟以祛瘴疠”的意思。接着,古人又赋予赛龙舟更多的意义,如怀念屈原、纪念伍子胥、越王勾践和曹娥等人的意义。其实,有宗教和娱乐性质的“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后来,古人“赛龙舟”的活动就渐渐转化为一项大众性的娱乐活动。到了宋代,端午节赛龙舟更为流行。但是到了元代初(公元年),因福州路在赛龙舟时出现严重事故,元世祖下令禁止在端午节进行“赛龙舟”,但人们仍然“私赛”。到了明朝,“赛龙舟”也曾在宫廷流行过。按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上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后来,明朝政府认为赛龙舟有“三害”,即“破财一也,起斗争词讼二也,不幸覆舟殒性命三也”,于是也下令禁止,但民间“赛龙舟”的热情丝毫不减。到了清代,端午节“赛龙舟”已经十分广泛,在乾隆年间(年),台湾甚至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比赛。

养生的讲究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黄帝内经》

端,是开端、初始的意思;午,在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此时尤其要注意头部保养。保养得好,能让人神清气爽;保养得不好,会使人精神昏愦、头痛、头晕。秋天脑瘤、中风等恶疾高发,都跟夏季没有保养好头部有关。因为火性炎上,头部首当其冲,长时间被湿热熏蒸。「头宜常凉」,用清凉醒神、祛风散热、芳香开窍的中药做成药枕,在睡梦中缓缓渗入我们的头部,使人以在这炎热的夏季保持头部的神清气爽。最简单的,是把泡过的茶叶晒干(各种茶叶混起来也没关系),拿茶叶干做成枕芯使用。

今年端午这么过

这个端午假期,FM新闻综合广播全新创意开启“大脑不放假咋样”篇章,带你过一个“有文化味儿”的端午。全天每个半点《大脑不放假咋样》推出一个趣味问答,注意收听FM.8的节目,或者识别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2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