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ldquo老底子rdquo上海人
马上就到端午节啦!相信对很多人来说,端午不只是意味着“小长假”,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更需要满满的“仪式感”。
今天残联君就给大家讲讲,
老上海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一起来“康康”吧!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书。
吃赤豆粽
一提到端午,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吃粽子了。从晋朝开始,粽子就是端午必备食品,现在,粽子更成了端午节的标志。对于老上海人来说,赤豆粽是上海人餐桌上经典的粽子口味,也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甜蜜记忆。
食“五黄”
“五黄”是指五种带“黄”字的食物: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端午食“五黄”的习俗兴起于江南一带至上海。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驱邪毒、求吉祥。
吃“白和蛋”
在“老底子”上海,与粽子同锅共煮的还有鸡蛋。也就是说,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吃鸡蛋。上海人把剥了壳的鸡蛋叫“白和蛋”。据说端午那天吃了“白和蛋”,皮肤就会如同鸡蛋白一样光洁。
赏戏剧
对于戏剧文化氛围浓厚的老上海来说,端午节看一场戏剧非常有必要,能在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跟端午有关的传统戏曲很多,越剧《桃李梅》、京剧《白蛇传》开篇讲述的就是端午节。一场戏曲的“饕餮盛宴”让传统节日更有灵魂。
龙舟竞渡
以前,老上海人不称呼为赛龙舟,而称之为竞渡。上海的龙舟竞渡讲究颇多,既比龙舟的速度,又要比哪家的龙舟扎得漂亮,扎得有历史典故。哪吒闹海、草船借箭、八仙过海这些中国传统故事,一个个在龙舟上呈现。
插艾草
上海人在端午有插艾叶、挂菖蒲的习俗。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由于艾草本身气味强烈,还能在夏季起到一定的驱蚊虫作用。在老上海,人们还会将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花环和佩饰,女性和小孩可以佩戴,用以驱瘴。
佩香囊
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大多可以预防感冒和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的作用。老上海人应该对香囊都不陌生,甚至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缝纫机,每到端午佳节,手工缝制香囊,给家人佩戴之后,也会送给弄堂里的邻居们。
点额头
端午节,“老底子”上海人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驱避毒虫。长辈给孩子额头上抹的雄黄,有的是圆形的一个点,有的长辈还会在孩子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就像老虎脑袋上的王字花纹,虎虎生威,一来借雄黄驱毒,二来借猛虎镇邪。
上海人讲究,过节更讲究。
除了上面介绍的习俗,
侬还知道老上海的端午节有哪些“仪式感”吗?
欢迎留言分享!
便民小贴士
↓
端午假期,沪上部分精彩文旅活动来啦!约吗?
市文旅局说,端午假期将至,为丰富市民游客的节日生活,本市各级文化旅游部门、文化旅游企业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精彩节目,供大家选择:
文化民俗类包括枫泾古镇、南翔老街、古猗园等地的端午活动;
都市观光类包括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地的福利活动……
具体活动信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温馨提醒:
有意前往者请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不扎堆不聚集,文明游玩哦。
最后,残联君
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信息来源:上海发布、网络
图文编辑:上海市残联融媒体编辑部
精彩回顾:
吾声手语课堂第五十二期
速看!最新高考安排:中高风险地区考生须全程戴口罩!上海51家医疗卫生机构本周日招聘啦!家电维修、空调清洗找哪家?
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观众预约通道开启;上海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调高至55万元!
柯水昌:我把店开在陆家嘴,在会议室里开直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