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专辑我们的传统节日当非遗遇见端午

发布时间:2020-8-15 21:01:22   点击数:
端午节

时临仲夏,岁至端午。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端午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不仅是粽子的美味,而且是传承家国情怀的一种方式。

端午传统佳节将至,为丰富活跃机关职工文化生活,纪念先贤,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6月24日,市文广旅局组织“我们的传统节日——"粽"有深情”文广旅局职工文化活动,邀请顺店刺绣非遗传承人与大家一起包粽子、做香囊,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家激情满满的开启了包粽子之路~

亲手包的粽子最韵味~

端午节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香囊做好啦~

我们的非遗传承人~

顺店刺绣项目(做香囊)

省级传承人康传珍

市级传承人:江书焕

县级传承人:侯玲环、辛燕

顺店刺绣技艺源于北宋时期,历史悠久。自宋代起,顺店人就拜师学艺,煮茧抽丝,加工绸缎。由于丝织业的发达,有不少民间艺人开始利用本地产的汴绫、汴绸绣一些服饰等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它又吸收了蜀绣、湘绣等其它优秀的刺绣技艺,使其更加精湛。

顺店刺绣绣品众多,小到手帕、小孩鞋帽,大到成人服装、寿衣等等。顺店刺绣弥足珍贵,除了工艺精巧,逼真之外,主要选色,制成非常艰难。工序流程多而复杂,一般为考查—植桑—养蚕—成茧—煮茧—抽丝—纺线—织布-绣成绣品。绣品的制作可分为手工纺法和手工绣法,具有平整细腻、色彩鲜艳和谐,针法多变的特色。

顺店刺绣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当地的民俗服饰绣品,它吸收了蜀绣、湘绣等其他优秀刺绣的技艺,绣出的绣品从百姓服饰到官员服饰等,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家庭仍然使用传统技艺绣出的枕头、小孩用的鞋子、帽子等,具有很强的当地特色和社会、经济价值。

禹州十三碗制作技艺(包粽子)

张香玲

禹州十三碗是源于禹州中西部山区的一种传统成套宴席制作技艺,因菜品为固定的十三碗而得名,菜品为四荤、四素热菜、一甜食、一凉菜、一甜汤、两咸汤共计十三碗。流传至今药年,菜品充满美好寓意,上菜符合传统礼俗,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年8月,禹州十三碗制作技艺被列入许昌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禹州约有二百多名厨师能够烹制十三碗,相关从业者千余人。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栏目等曾给予专题报道。

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遇到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及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留言给小编,小编会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09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