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原创囊空戏说端午节
囊空戏说端午节
(导语和摘要:为小朋友准备的端午节素材——端午节的吃喝玩乐健文学:端午端绪,粽子踪迹,龙舟龙行,雄黄雄健,艾草蔼然,屈原屈事,楚辞楚声,学科学问。端午知识可与13个学科门类、个一级学科都能扯上点关系。节中玩,玩中乐,乐中学...不亦乐乎!)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小朋友与小伙伴们张罗着一起过端午节。组织者希望有人讲讲端午,说说屈原,品品离骚。这要求,非国学大师不办。浅陋如我者,只能叹一声“囊空不办”——但是且慢,戏说一下总还是可以的吧。看到或听到端午节,想到粽子的,是吃货;想到放假和划龙舟的,是玩家;想到屈原和楚辞的,是文青……对于“键人”(信息时代,“笔者”已经名不副实,“键人”似更近之),说起端午节,天边飞来七个字:吃…喝…玩…乐…健…文…学。中国过节的最大特色,莫过于“吃”:上元汤圆,清明寒食,中秋月饼,过年通吃,端午节也不例外——“吃”粽子。无酒不成席,过节举杯共欢理所当然,端午节还有自己的专属饮品——“喝”雄黄酒。国家弘扬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放小长假,端午节也位列其中,三天假,有玩的时间,还有传统项目——“玩”(划或赛)龙舟。放大假,纯休闲,可以放下一切正经或假正经的活儿,想宅着就宅着,想出去走走就出去走走,想睡到自然醒就睡到自然醒,想追剧就疯狂追剧,想读书就尽情读书,想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不做,自由自在——其“乐”何如。节日祝福,用得最多的祝福词,非快乐和健康莫属。端午节划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驱邪扶正得健康——怎一个“健”字了得。端午节因屈原而起,屈原因《楚辞》而名,有人说《楚辞》是个人文学作品的滥觞——郁郁乎“文”哉,吾从楚。吃喝玩乐皆学问。《楚辞》更是需要学养深厚才能读得懂。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端午节的吃喝玩乐健文,几乎可以与所有学科相关。——玩中学,“学”更轻松快乐。端午端绪
端午之名何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年青作恶多端、及长立地向善的周处(—),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故事。来来来,顺便读一段关于周处的古文: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晋书·周处传》)端者,初也。午者,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午”,周朝新年有从从冬月开始的,按地支顺序排,五月就是午月了,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古人“午”与“五”常通用。同时,一个月有三个五日,初五就是端五了。楚地还有小端阳和大端阳之说,小端阳是五月初五,大端阳是五月十五。端阳节,女婿或准女婿要向(准)岳父母送礼,谓之“送端阳”。端午节何来?是纪念屈原投江吗?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是”——有说是。依据南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也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介之推或曹娥的;或者至少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不是”——有说不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比屈原还早,是古百越族(长江中下游一带)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端午节主要活动竞渡和吃粽子早就存在。龙崇拜的民族,造龙舟行于水上,举行竞渡活动,合情合理;粽子则投入河中祭祀龙神。“不是也是”——既然已流传两千多年,既然得到国人乃至世界人们的认可,当然不是也是了。那端午节纪念屈原起于何时呢?还是根据闻一多的考证,将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最早见于南北朝吴均《续齐谐记》。这应该是后人崇敬屈原的爱国之情和赫赫文名附和的。正如钱穆所说,许多时候,位高权重名彰德勋者得其名——仓颉得造字之名,尧得孝者之名,舜得义者之名,禹得治水之名,夔得乐者之名。屈原,是王公贵族,富爱国情怀,有著作名世,留投江悲情,以端午纪念,得其所哉。端午节在不同地域有不同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端午过节习俗也异彩纷呈,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喝雄黄、沐兰汤、放风筝、佩豆娘、拴色丝、躲端午、戴香包、避五毒、制茶、采药……不一而足。过节岂能无诗,来,读几首装装门面,抒抒情怀。其一,唐·杜甫《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其二,唐·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其三,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其四,宋·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其五,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其六,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粽子踪迹
粽,古代是“糉”的俗字。现代汉语中,“粽”喧宾夺主,“糉”反而成了异体字。《说文》只收“糉”,“芦叶裹米也”,即芦苇叶子裹糯米成为牛角或四角形,蒸煮而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用菰(gū)叶(茭白叶,就是我们常吃的篙芭的叶子)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而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始于晋代。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唐宋以后,有果品入粽。如宋时有“蜜饯粽”,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正说明了这一点。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粽子可谓是无所不包。但真正会包粽子的人,真正自己在家包粽子的情形,似乎是多乎哉不多也了,因为有机械化大生产,加上坐商、电商,随时随地可买而食之。宋朝诗人杨无咎《齐天乐》咏及粽子: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还有宋·陈义《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龙舟龙行
龙舟就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或画有龙形图案的船。前面说过,古百越人以龙为图腾(其实整个中华民族都号称龙的传人),因此刳木为舟,竞渡于水面,谓之“龙舟竞渡”。“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舟行水上,平安为最。因此各种祭水神求平安的仪式应运而生。屈原抱石投江后,龙舟竞渡以及与其相关的祭祀活动就多了一个纪念屈子的意义。春秋时,越王勾践五月五日练水军——“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竞渡变成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既是一种强身健体、团队合作的体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历史悠久、意义丰富的文化活动。竞渡要在宽广的水面上进行,所以江南、湖广得天独厚,加之屈原是楚人,投江于楚,纪念活动当发源于楚,流传于楚,光大于楚。由于屈原逐步成为世界级文化名人,其纪念活动和节日也逐渐推广开来,甚至延及日韩。据说日韩的端午节氛围颇浓。去年端午节前,在顺义的国际奥帆中心还看到了为端午赛龙舟准备好的场地和龙舟,说明少水的北方也赛龙舟,只是没有那么普遍而已。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有《竞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雄黄雄健
雄黄酒就是用雄黄粉末浸泡的白酒。由于雄黄具有解毒、杀虫功效,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毒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雄黄酒就被认为天然具有解毒和保健功效。而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传统,来自一个与屈原投江有关的传说。据说屈原投江后,百姓担心蛟龙和鱼虾啄食屈原遗体,就将粽子、咸蛋等投入江中喂鱼虾。一位老者将雄黄酒倒入汨罗江,毒晕了一条龙,成功保护了屈原遗体。这以后,饮雄黄酒,用雄黄酒擦撒不能饮酒的孩童额头、耳鼻、手足心以驱百虫、求吉利,就成为端午节的保留节目了。有人问了,雄黄究竟是什么东东?有雄黄,有没有雌黄?度娘告诉我们,雌黄雄黄都有,而且与砒霜还是亲戚,所以雄黄酒还是少喝为佳:雄黄是化合物四硫化四砷(As4S4)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常与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顺便说一句,成语“信口雌黄”中的雌黄即此物,因为古人写字用黄纸,雌黄可用来涂抹修改,故有此成语。除了雄黄泡酒,端午节还有用菖蒲和朱砂泡酒喝的。功效和寓意类似。清朝诗人李静山在《节令门·端阳》诗中提到了雄黄酒: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艾草蔼然
艾草,又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等(拉丁学名:Artemisiaprinceps;英文名称:Asiaticwormwood,科属分类:菊科,艾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味,可驱蚊;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可供针灸用;性温味苦,有祛寒去湿、止血活血养血之功效。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呢?端午节,时刚入夏,气温上升,蚊蝇多生,疾病多发。由于艾草有特殊香味,古人发现它有防蚊防虫的作用,于是就认为艾草可以祛病、辟邪,端午挂艾也就成为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还有,端午节既然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在《离骚》中不止一次提到“艾”,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端午节挂艾草就顺理成章了。只是,屈原认为是艾是恶草,与兰相对。由于菖蒲也能挥发芳香,可以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所以也有挂菖蒲的。“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艾草招百福,菖蒲驱千虫。”插挂艾草和菖蒲,可以祛病保健康,健康招百福。(这里有互文的修辞手法)如今的荆楚大地,仍然有端午前后采艾蒿的习俗。这既是文化传承,又具有实用价值。将艾蒿采回晒干,用草绳捆成长条状,待到仲夏之夜,室内热不能眠。于是搬凉床于室外,点燃一根艾条,艾香袅袅,蚊虫不近,得一夜安眠。有经验的人家,一觉到天亮醒来,正好艾条燃尽。汉派小说家池莉有一篇《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小说,讲到武汉三镇盛夏满街隔床而眠,情景颇生动,惜其不能随意燃艾蒿也。回过头来说一点疑问——为什么称艾为冰台?先看看字源。《说文》:艾,冰台。(《尔雅·释草》亦如是)何以?《说文》段注:“張華博物志曰: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於後承其影,則得火。”大意是把冰削成圆形,对着太阳,用艾草承接折射聚焦处,就能得到火种。——冰台就是这么来的,这弯转得有点多,不会脑筋急转弯的,只能撞晕在南墙上了。查《中华大词典》,艾还有年老、美貌、根绝、报答、养育等意思,这与艾草的驱邪辟求吉祥颇有相近之处。对了,《三国》里有位名将叫邓艾,邓艾口吃,自称艾…艾,《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这也是成语“期期艾艾”的来历。明朝舒頔(dí)有《小重山·端午》词咏及艾草菖蒲: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屈原屈事
屈原何人?最可靠的是他自己的作品。《离骚》一开头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说今人话,就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屈原为什么会抱石投江呢?从《离骚》中似乎能看出些端倪:“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个两次被提到的“彭咸”,乃“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依彭咸之遗则”和“从彭咸之所居”,是不是就有效仿彭咸投水明志的意思?其次可靠的是在屈子投江约两个世纪后,司马迁《史记·列传》之《屈原贾生列传》为其立的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从这里我们知道屈原名平,是楚国王室,忠贞多能,曾被委以重任。但最终在数次受冷落遭流放后,不愿同流合污,不忍睹家国破碎,乃抱石沉江以明志。最简单的办法是问度娘。屈原(约公元前或年~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看出,屈原是官N代,博学多识,位高权重,有爱国情怀,有治世能力,有浪漫诗情。虽然为浊世所不容,却“虽九死其犹未悔”,沉江一死明大志。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为世界留下了美妙的诗歌。当然,也有怀疑屈原是否真有其人的。比如胡适。他认为,如果屈原那么厉害,为什么在司马迁《史记》之前的典籍几乎未见提及?北宋大文豪苏轼有《屈原塔》吊屈原,可谓惺惺相惜: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楚辞楚声
楚者,楚国、楚地也;辞(辭)者,词也、美言也、说辞也、婉拒也。楚辞,从字面上说就是楚国的诗人以楚声吟诵楚国人景物事情的诗集。而这些诗人的代表是屈原,诗歌的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离者,别也;骚者,愁也。离骚就是离愁别绪,就是远离中心发牢骚而成的诗。离骚体是屈原首创的一种新诗体,《离骚》开了个人文学创作的先河,《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之名先于《楚辞》而存在,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宋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楚辞之美艳之价值之意义向为世人推崇,古今中外对楚辞的赞誉和研究不胜枚举。据说现代爱国主义文人闻一多在给学生上《楚辞》课时,常以“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名士”开场。后来有人发现这句话实际出自晋人王恭“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为名士”。差别在于语气,一为必要条件,一为充分条件。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名人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明朝状元焦竑说:余尝谓古书无所因袭,独由创造者有三:《庄子》《离骚》《史记》也。还有鲁迅那句评《史记》的名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之大名尚需用离骚来比附,足见离骚的价值,以致离骚被称为“离骚经”。著名书法家米芾、文徵明还写有《离骚经》法帖传世。顺便说一句,鲁迅还写过一篇名为《端午节》的小说。只是整篇小说,除了标题,没有第二个地方提“端午节”三字。自然,鲁迅是通过这个题目来写当时的世态人心的。质言之,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文体独创,文辞优美,文意深刻,文名久播,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中国人,读点《楚辞》理所当然,义所必备,情所由衷。只是,《楚辞》难读是出了名的。一般人要通读深读实在勉为其难。但是翻阅一下,重点阅读,了解一般背景,咀嚼名句文义,必然兴味盎然。那么,说起《楚辞》,我们能够脱口而出那些金句呢?一起复习几句吧。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九章·涉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问》)学科学问
学科有界乎?自然、社会、人文,分而为三层,又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三个门类,个一级学科,当然有界;然而,各学科融合跨界,又有哲学一而统之,界限已然模糊。这里要说的是,端午节的吃喝玩乐健文学,可以打通众学科。跨界出新奇,融合生智慧。天问之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宇宙起源,空间时间,人生大义,人情物理,非哲学而何?屈原曾为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姓家政,英文Economic,就是家庭经济学的意思(其词根econ-有家庭治理;修建,建设;管理,筹建;计算,斤斤计较;节约等义项。可见西方传统里的经济学在根本上就是从“齐家”或所谓“家庭经济管理”发展而来的。——汪丁丁《经济原考》);屈原身为左迁,经世济民;后人借节为商,经济学也。屈原推崇德法治国,并依此理念进行了内政外交的实践,政治学、法学在其中矣。屈原时代的社会关系、风土人情如何,屈原作品反映出的社会面貌怎样,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社会演化有何影响,社会学也。《楚辞》名篇,自创文体,咬文爵字,遣词造句,音韵相和,文采飞扬,有叙事,有抒情,有说理,文字学也,文学也,语文也。端午,又名端五,端、五都是数。屈原名篇《九歌》应该是几篇?答九篇的,用的是数学(答十一篇的是文青)。万物皆数,屈原、楚国、楚辞、离骚、端午,都有自己的数,数学也。粽子最传统的形状是四棱锥,四棱锥有何特征,如何成型,几何学也。(顺便说一下,《九歌》十一篇至少有两中解释:其一,古文中,九是代表多的概数;其二,《九歌》十一篇中的最后两篇《国殇》《礼魂》是祭祀仪式中例行的主歌和尾声,其余九篇才是祭祀和歌颂神祇的诗篇,称为“九歌”。)屈原是历史人物,端午有历史渊源,作品从古至今,战国时代,楚国地界,人物事情,思想器物,历史也。屈原乃楚人。楚国、楚人在地理上是如何分布和演化的?有何特征?地理也。还有一个横跨历史和地理学科,叫历史地理。端午插挂艾草和菖蒲,艾草、菖蒲何类何形何性,植物学、生物学也。如何栽种培植,农学也。龙舟何形,如何保证及稳定又快捷,物理也(理学)。如何利用水形风势,以利快速前进,力学也(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工学)。雄黄是矿石,是化合物,有何属性,有何利弊,化学也。防病治病,医学也。屈原从权力中心、到受排挤、到流放、到抱石投江,都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心理学也(教育学,心理学也有归于哲学的)。总认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不被流放才怪,如果屈原那时有积极心理学,是不是会好些?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国从强到衰的过程。期间怀王数次攻伐和防守,胜利与失败,屈原多有建言和参与,军事学也。安邦治国,修身齐家,都需要对资源、环境进行管理,管理学也。离骚的炫美,本身就是极高的艺术。且通过绘画、歌舞多有表现,艺术学也。这里找不到相应的古人诗词,只好打油一首《学科学问》以应景:自然社会和人文,学问分成十三门:哲经法教文史艺,理工农医军管成。人生技艺十八般,功夫每每起童真;学科学问常相通,广深高速在笃行。(注:广深高速,广度深度高度速度之谓也;同时又是广州到深圳的高速铁路的简称。)过个端午节,吃喝玩乐健文学全有了,不亦快哉!(TheEnd.)PS.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年)》(13个门类,个一级学科)列表附后。附录:一级学科列表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学科大类)
哲学
哲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安学
教育学
教育学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体育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理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系统科学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生态学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
工学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冶金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软件工程
生物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公安技术
农学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水产
草学
医学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特种医学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军事学
1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2战略学
3战役学
4战术学
5军队指挥学
6军制学
7军队政治工作学
8军事后勤学
9军事装备学
1军事训练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图片来自网上)(邓遵红/05/08)阅赞评转,都是赏。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