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屈原被请出教材,我们这些年的端午节白过了

发布时间:2024/12/23 11:47:53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http://www.zgbdf.net/m/

最近,有两件事,我很想不通,一件是霍去病与卫青,可能要比我们的后代忘记了;另一件是,屈原也被请出教材,我们这些年的端午节白过了。

先说霍去病。公元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公元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这就是霍去病的历史地位,不管时光如何变幻,他总在中国人的心里。这也是英雄的意义。但是,在今天,他却被请出了历史教材。这事儿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在这里不多说了,说下《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名将的传记。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北宋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张预(字公立)用了数年时间编写的。他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编写他们的传记。此书是按照《孙子兵法》的思想编写的,后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名将名单如下:

西周:齐太公

春秋:孙武(吴)、范蠡(越)

战国:孙膑(齐)、田穰苴(齐)、吴起(魏)、白起(秦)、王翦(秦)、乐毅(燕)、李牧(赵)、赵奢(赵)、廉颇(赵)、田单(齐)

西汉:张良、韩信、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冯奉世

东汉:邓禹、寇恂、冯异、岑彭、贾复、吴汉、耿弇、耿恭、王霸、臧宫、祭遵、马援、班超、虞诩、皇甫规、张奂、段颎、皇甫嵩、朱儁

三国:张辽(魏)、张郃(魏)、徐晃(魏)、李典(魏)、邓艾(魏)、司马懿(魏)、诸葛亮(蜀)、关羽(蜀)、张飞(蜀)、周瑜(吴)、吕蒙(吴)、陆逊(吴)、陆抗(吴)

晋朝:羊祜、杜预、王濬、马隆、周访、陶侃、谢玄

十六国:慕容恪(燕)、王猛(秦)

南北朝:檀道济(宋)、王镇恶(宋)、韦叡(梁)、王僧辩(梁)、吴明彻(陈)、崔浩(魏)、于谨(魏)、斛律光(齐)、宇文宪(周)、韦孝宽(周)

隋朝:杨素、长孙晟、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

唐朝:李孝恭、尉迟恭、李靖、李勣、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唐休璟、张仁愿、王晙、郭元振、李嗣业、李光弼、郭子仪、李抱真、李晟、李愬、马燧、浑瑊、王忠嗣

五代十国:刘鄩(后梁)、刘词(后周)

英雄不一定是名将,但名将一定是英雄。这就是说,在宋朝时,我们至少还有个英雄,再经过0年的发展,我们至少有三五百个英雄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我想问的是,仅上述个英雄,我们现在知道几个呢?我想不通的是,一些缺少或者没有英雄的国家或者民族,都千方百计地“编造”一些英雄出来,我们的英雄可能是太多了,总被某些人一次次地删掉。在霍去病等人可能要比我们的后代遗忘的时刻,我看到泪眼迷离屈原。很不幸地,他也被请出了历史教材。他被请或者清理出去的理由是:史实有误或仍存争议。

即: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屈原这个人,目前学术界也同样没有共识。今天所见有关屈原的史料,几乎全部出自《史记》,现存先秦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屈原”的名字。自晚清以来,廖平、胡适等诸多学者对《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持怀疑态度,认为《离骚》的作者未必是“屈原”;“屈原”未必存在,即便存在,其身份究竟是弄臣、楚巫还是贵族,也仍是疑问。总而言之,关于屈原的事迹,自司马迁时代开始,就一直缺乏具备较高可信度的传世文本。

我更加想不通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过端午节,还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而且,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可我们的教材却因为“没有屈原这个人”把他给请走了。

为此,我很担心,屈原如果到了别的地方,人家会不会也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的。进而,我非常悲壮地想,都说百年树人,一百年才能把一个人树起来,但是,是谁给了谁这么多在权力,把我们树起来的人说删就给删了?于是,我泪流满面地提议——课本之事非小事,是树人之秘笈,干这种事时能否提前通报一声,好让大家商量商量?(文/路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356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