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重阳节为何败给了中秋端午清明
如果说用传统节日来说事,你完全有理由相信重阳节确实是中国传统节日。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不得不说,这个重阳过得格外冷清。
小时候对于重阳节的记忆是大片大片熟透了的紅柿子,每逢重阳,外婆总会送来熟透的紅柿子,所以,对于重阳节,那时候的认知和中秋端午基本是一样的。
可是,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出现,重阳节的低位似乎一再下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忘掉了这个节日。
那么,相对于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重阳到底输在了哪儿?
如果从历史渊源来讲的话,这些传统节日的出现基本上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端午起源于春秋战国;中秋一词最早现于《周礼》而却盛行于唐宋;清明的起源也是从春秋时期晋文公哪里而来,所以,从历史渊源来说,重阳和其他传统节日不相上下。
若从其历史价值来看,重阳节便显得稍逊风骚。端午,众所周知,是纪念屈原所演变过来的节日,屈原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是所有传统节日中,人物化演变里最具影响力的,无论是其政治影响力还是文学地位,都给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意义增添了不少厚度。
而中秋的价值则更显得重要。由于在唐宋时期的盛行,大大扩散了中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唐朝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无论是文化还是习俗自然深深影响到了中国的以外的更远地方;而宋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强盛的朝代,当人们经济生活得以满足,民俗文化自然得以发展,以此对中秋的扩大和传承明显更是推波助澜。
清明则很明显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低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来偏向孝文化,清明节以祭祖的方式阐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清明节法定节假日的形成则从一定层次上加强了对外弘扬中国文化的作用,其意义深远。
再从传统节日留下的饮食习惯来看就更明显了。
端午有吃粽子的习俗已经深刻的烙印在中国人心中;
中秋吃月饼自然是更加全民化的习惯,
清明节和春节则有更明显的行为习惯和饮食特点,这些显明的特色恰恰是重阳节所不具备的。
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习俗演替,人们对于时节的特点更善于总结,你会明显的发现,每个季节都会有一个代表性的节日。
冬季的春节;
秋季的中秋;
夏季的端午;
春季的清明;
也以此构成了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再加上一年之中的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仿佛使得中国一年之中的节日形成了完美的对称构架,中国果然是一个追求对称美的民族,连节日都是如此的对称。
看到此处,就不难发现,重阳节在传统节日的队伍中难免显得逊色,而在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这一法案的实施,使得重阳节更加趋近像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的意义。
面对当今节日饱和度的大大增加,我们更注重应该是每个节日所留下的文化遗产,而重阳节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或许就只有这些诗了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扫了许多码
还是习惯它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