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起源 >> 我们的节日端午丨传承端午文化弘扬爱国
年6月25日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来临前夕,实验小学的师生这样过端午。
“了解端午”
6月23日,全校25个中队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在课堂上了解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据史书记载,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粽情端午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经过前段时间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更加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于“中正”之位,为大吉大利之象。《易·乾》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礼俗,衍化成“端午节”。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就“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进行了红领巾广播,各中队队员还只做了精美的手抄报、剪纸作品、石头画等进行展播。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端午节安康班级小讲解员各展所长,向班级学生和老师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讲述了屈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龙舟节,更是民族节、爱国节。小讲解员还向学生介绍了有关端午的“端阳”、“重五节”、“诗人节”、“龙日”等不同内涵的名称,以及端午悬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吃咸蛋、吃粽子等各地不尽相同的民风习俗。端午六幺令·天中节(汉·王充)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银银,何其苦。本次活动,使同学们主动积极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加深学生对于端午节等诸如此类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我们是文明的搬运工
○
文明雄关
jygwmb
○
让文明伴随
你
我
他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