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有意思青田人的这些端午节老习俗让节日充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到,粽子的香味已经飘出了窗外,浓浓的端午节日气氛也弥漫了大街小巷,咱们青田人过节从来不会随意对付,吃食、活动、习俗样样不落下,充满“仪式感”。你们都知道青田有哪些端午节老习俗吗?来瞧瞧!
端午送节在青田,端午“送节”习俗代代相传,这是女婿孝敬岳母的节日,给岳母送礼品过节俗称“送端午”,早年会送鸡蛋、粽子、家禽等等,女婿挑着一大扁担的端午礼送去岳母家。据说在民国时期,岳母还会给女婿回礼一把纸扇,意思是能扇走不干净的东西。现如今女婿送礼已经演变的简单化了,注重礼节的岳母还是会回礼的。
端午吃食端午最重要的还是包粽子、吃粽子啦。端午临近,母亲们则早早备齐了糯米和粽叶,准备来一场粽子盛宴,有蛋黄猪肉粽、豆沙粽、红枣粽、梅干菜肉粽,总有一款让你垂涎三尺。
当然也少不了吃春卷的,我县腊口这一带的人比较喜欢做这种吃食,将各种炒菜包在卷皮内,大口地咬着吃,满嘴流油,那叫一个爽,小编可以一口气吃掉三个,打个大饱嗝。其实吃春卷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咱们丽水人纪念戚继光当年打战边行军边吃饭的故事。
早些年,人们在端午来临还习惯炒豌豆。端午节时期,正值豌豆盛产期,当然也成了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农村,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家里的主妇都会准备大蒜叶或大蒜籽和煎过的荷包蛋放在一起煮大蒜蛋,供一家人吃,老人们说吃了大蒜蛋,夏天不容易中暑。
划龙舟每年划龙舟都是青田端午节的一件大事儿,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它不仅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诠释着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龙舟精神。据了解,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划龙舟活动取消了。
挂菖蒲青田人在端午节当天会在门窗上插上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能驱邪,老一辈的人说,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而菖蒲则主要因为民间方士铲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斩邪驱鬼。
喷雄黄酒喷雄黄酒,也是青田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中午时分,家人要把雄黄烧酒喷在小孩身上及墙壁角落等处,用来除瘟避毒驱邪。小编每到此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白蛇传》里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的情节。
挂香囊香囊在端午节也必不可少,香囊是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气味,驱散夏天的蚊虫。
煮红蛋挂彩袋端午节煮红蛋,如同吃粽子一样重要,家里人从山里采来一种“红蛋草”放锅里煮煮就能把鸡蛋壳染成红色的,没有这种草的家长则会找来红纸弄湿把鸡蛋壳染红,用红绳子编制彩色蛋袋将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还寓意“逢凶化吉”、“吉祥安康”。
熏艾叶端午节的中午,要熏艾叶,把事前向中药店买来的熏药(有:艾叶、苍术、香粉等),倒入熏艾器中,古时青田人会用大火笼,烧着后熄火,盖上木屑,拿到各个房间阴暗之处熏,其意是去湿驱毒。
穿肚兜肚兜(青田人叫“八肚”),在古时,端午节孩子们穿新肚兜是不可少的,肚兜大都是外婆家送来的,当然也有自己做的,其实现时这一习俗不沿用了,不过小编觉得现在还是可以沿用,给小宝宝穿起也是蛮可爱的。
点朱砂每每进入端午节,蚊虫出没,叮咬人皮肤非常难受。小编还记得儿时,大人们会给小孩子额头点上朱砂,可避五毒,也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小编觉得不管是什么习俗
都是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有仪式感的节日
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丰富
咱们青田还有其它端午节习俗吗?
欢迎在底下留言告诉我们!
在这里,
小编先祝大家
端午安康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大福利丨青田文旅邀你玩转短视频,最高奖励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