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屈原,永恒的中华民族魂端午节感怀

发布时间:2024/12/26 13:55:14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329730/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众多传统节日中,竟然有一个重大节日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屈原是楚王的同姓本家贵族,因为其祖先的封邑名屈而改姓。屈原出生高贵,天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背熟了《诗经》,堪称当时的神童。这个神童长大后,果然相貌堂堂,才华横溢,加上本为国姓爷,自然获得了楚王的青睐和重用,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左徒,成为楚王十分宠信的大臣。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出了个上官大夫,眼红屈原的才华与受宠,竟暗地里不断在楚王面前进馋诋毁,导致屈原被楚王疏远、猜忌,最终被流放。被流放到汉江北的屈原,创作了不朽的爱国主义诗篇《离骚》,深刻地表达了忧国忧民及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希望能感动楚王而被召还朝廷,继续为国竭忠尽智。然而,昏庸而荒淫的楚王终不觉悟,最终导致怀王客死秦国、郢都也被秦军攻占的可悲结局。再次被流放到潇湘一带的屈原,得知这些不幸消息后,悲痛万分,留下绝命诗篇《怀沙》,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潇湘一带的楚国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划着小船、载着大米等物去拯救他:大家一边划船寻找,一边把大米撒进江中,以免江中大鱼因饥饿而吞食三闾大夫。但是,这些行动最终没有成功。后来,屈原投水而死的农历五月五日,就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所划的小船演变成了龙舟,喂鱼的大米变成了粽子;此外,大家还要将雄黄涂在鼻子里、额头上,将雄黄酒喝进肚子里,以此象征并纪念屈原为国伤心流泪、泪尽成血的赤胆忠心。

屈原,三闾大夫屈原,在生前没有得到楚王的赏识和重用,死后却获得了楚国广大百姓的深切怀念和隆重纪念。当楚国百姓自发纪念屈原的仪式演化成当地的一大风俗,其不仅没有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亡,反而随着秦汉王朝的建立乃至隋唐元明清大一统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而影响到全国乃至周边诸国,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最终确立,不是某个皇帝的圣旨诰命,也不是某个伟人登高一呼,而是广大普通百姓的自觉行为,目的无他,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一介书生,尽管出身高贵,却没有得到楚王始终如一的宠信和重用,反而多次被贬官、被流放。但是,屈原在诗歌中表达的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深深感动了广大百姓,从而成为广大百姓心目中忠君爱国的道德榜样,也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大臣心目中以死报国的道德楷模。因此,屈原的死,才感动了那么多普通百姓,才感动了那么多忠臣良弼,甚至也感动了历朝历代的天子圣君。

试想:一个屡遭排挤、诽谤、流放的臣子,竟然宁肯投江而死也不投奔敌国,这是什么精神操守?

再想:一个尽管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竟然宁可投江喂鱼也不改变自己忠君爱国的志向,这是何等忠贞、正直的思想品格?

把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毛泽东和秦桧、张弘范、洪承畴、吴三桂、汪精卫等人对比一下,就可以黑白分明地知道:前者是何等伟大、光荣,而后者是多么渺小、可耻!

在屈原投江殉国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过着端午节,依然在端午节这天深切怀念屈原、真诚纪念屈原,就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同时也提醒我们的子孙后代:国家,国家,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

我们现在之所以还在纪念屈原,是因为今天的中华大地上,仍然还有大批媚日、媚美、媚欧的假洋鬼子在践踏中华文化、嘲笑卫国英雄、美化敌人、粉饰侵略!所以,爱国主义永不过时,弘扬爱国主义永远重要!

这,就是我们昨天、今天乃至明天都要过“端午节”的理由,也是我们深切怀念屈原、隆重悼念屈原的理由。

端午节快要到了。让我们准备好龙舟、锣鼓、粽子和雄黄酒,并且在灵魂深处修砌一座参天墓碑,然后恭恭敬敬地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最后虔诚地磕九个响头,来纪念那流芳千古、辉映万代的中华民族之国魂、诗魂吧!

魂兮归来,三闾大夫!

.6.14.巴山居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56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