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养生端午排毒,一生是福
德宏吃喝玩乐集中营:玩转德宏┊ong┊
好吃的,好玩的,就是我们专注的
德宏首席美景美食、游玩攻略新媒体平台
▼
小健说:又是一年端午节,千家万户裹粽子,划龙舟;屋檐房门还插艾驱邪,祈求健康、长寿。小健在这祝大家端午安康。
但是别忘了,端午“九毒日”,是一年中最“毒”的日子!
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日,也被称为‘九毒日’,早在《内经》中就有暑病相关描述,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
1、初毒日:农历初五、初六、初七,6月9日—11日;2、中毒日:农历十五、十六、十七,6月19日—21日;3、末毒日:农历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6月29日—7月1日。
端午三友来祛毒
艾叶、菖蒲、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艾叶:祛外感寒湿。用法:
端午前后,要洗艾叶澡。这个方法在民间已经用了很久,艾叶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等功效。
还可以做成艾绒或艾条进行艾灸,可温经通络。
菖蒲:祛内部寒湿吃法:
端午时节用菖蒲养生的传统方法是制作菖蒲酒。这种酒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酒为百药之长,能增强各种药物的功效,且酒本身就有温经通脉、散寒除湿的作用。
菖蒲和酒结合增强了其散寒祛湿的功效,且味道醇香。
大蒜:天然抗生素端午时节寒气与暑湿之气交互,最利于细菌的繁殖,最宜发生因饮食不洁而导致的腹痛腹泻等疾病。大蒜有很好的杀菌功效。
吃法:
在端午节以后,在烹调凉菜时,可以配以大蒜末,除增味提鲜外,还能抑菌杀菌,防止食物腐败。
端午习俗知多少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7、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来临了,
送您一串粽子!
愿您:
棕子香香,美味芳芳。
粽子粘粘,福禄全全。
粽子长长,朋友广广。
粽子圆圆,激情燃燃。
粽子多多,生意娜娜,
粽子饱饱,财源饶饶。
粽子满满,人生暖暖,
粽子甜甜,情意绵绵。
薪水“粽”是上涨,
干活“粽”是不忙,
前途“粽”是辉煌,
爱情“粽”是如糖,
身体“粽”是健康!
来源:健康圈
责编:李俊臣李秋雯曹榕
来玩转德宏微社区,发帖领赏金!
治疗白癜风小偏方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