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端午,被外族申遗的中华记忆
农历五月,旧称午月,初五为午日,因为“端”字在古汉语里,是“初始”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成为一个节日以后,自然而然地,被命名为端午节,或者重午节。后来,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又有了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叫法……
这么多名字,从古到今,地不分东西南北,其节日的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一个人,几件事,以及许许多多吃的喝的。
我们,先从一个人说起。
中华之中,有一个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的国家,名楚。楚在战国末期,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开楚辞先河,并作为三闾大夫,肱骨大臣的屈原,因奸佞进谗,相继被被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度罢黜,流放于湘沅之地,饱受怀才不遇,颠沛流离之苦。数年后,秦国大将,有杀神之称的白起挥兵南下,攻破郢都,屠军民35万,焚楚王室祖庙,楚亡。
国破家亡后,一日,屈原亡命于汨罗江畔,得遇一渔夫对饮,屈原叹道:“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夫劝其万事不必较真,“遇治则仕,遇乱则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段与渔夫的对答,正是《沧浪歌》的出处。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山河破碎,报国无门,不愿意苟活于世的屈原,于公元前年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江,以沧浪之水,濯我缨,濯我足,还了高傲的大夫,一个干干净净,了无牵挂的清白之身。
接下来,说几件和端午有关的几件事。
第一件:赛龙舟。
每逢端午,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滨河城市,会以行业、地域为单位,组织龙舟竞渡的比赛,是时锣鼓喧天,万人空巷,为民间一大盛事。
年,赛龙舟正式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赛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及中国南方许多城市,便定期举办龙舟节。
在成都之南30公里的新津五津镇,岷江之上,每逢端午,传统的龙舟赛,便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与你见面,为川西民俗之一景。
其实,赛龙舟的最早意义,是先民惋惜于屈子投江,以龙舟竞渡形式,模拟在江上打捞搜救的场景,震天的锣鼓,也正是为了驱散河鱼,以免在江中安憩的三闾大夫,免受伤害。
第二件:抢鸭子。
龙舟赛毕,作为端午民俗活动的高潮,龙舟赛的主办方,会将预先准备的鸭子,一齐放入举办赛事的河道中,任由现场的运动员,嘉宾,以及观礼群众下河捕捉,谁抢到归谁。届时,人头攒动,争先恐后,让原本严肃,神圣的祭祀活动,变得更亲切,更民俗,并增添了有关健身,娱乐的内涵。
其实,以放鸭子引众人争抢,模拟的,也是当年的楚人,争先下河,抢救三闾大夫的场景。
第三件:挂艾蒲。
关于艾,百度百科是这样讲述的:艾草,别名:艾蒿,香艾、蕲艾、蓬藁、灸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艾草广泛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在屈原所在的荆楚地区,尤其普遍。端午前后,为艾草最为茂盛的时节。
因为艾与爱同音,也因为艾蒿所独具的药用价值,更因为人们爱戴的屈大夫,是因为不愿苟活于浊世,洁身而去的。后人把对屈原的怀念,通过悬艾草,喝“艾叶茶”,煮“艾叶粥”,煎艾蒿馍馒,洗“艾叶汤”等形式,以物思人,以物明志。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屈大夫若在,鬼神安能近乎?!
有的地方,还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用于其吉避凶,祈福苍生。
再说说和端午有关的吃的喝的。
NO1:粽子。
说端午,必说粽子,因为,从古至今,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深处,粽子和端午,就从来没分开过。没有粽子的端午,根本就只能算是五月初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中的一天而已。
传说屈大夫投江以后,爱戴他的乡民,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上新鲜的糯米投入江中喂鱼,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将装在竹筒里的米烤熟,在江边设案焚香,祭奠亡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事毕,大家便分而食之。
后来,出现了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角黍”,以及四角形的广东碱水粽。“角黍”的外形,成了粽子的标配和主流。
在口味方便,随着食材的不断丰富,同时为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粽子的馅儿,虽然还是以稻米为主,但被添加了豆沙、果脯、枣泥、蛋黄、山珍,海味,肉类等等,出现了“京、浙、川、闽、粤”五大流派,口感南咸北甜,麻辣鲜香,各尽千秋。
目前,市面上的行销的粽子中,湖州“震远同”,嘉兴“五芳斋”,成都“仟味坊”,上海“功德林”等品牌。基本反映了中国粽子的最佳口感和最高的工艺水准。
浙江湖州,地处太湖之滨,湖州粽子以鱼米之乡的资源和地灵人杰之地的千年灵秀入馅儿,包出的枕头粽,线条流畅,小巧优雅,又称“美人粽”,创立至今,已百年有余矣。
成都马鞍路,八十年代初,一位姓张,或姓陈的婆婆在这里临街摆摊卖手工粽子,因料精量足,色香味俱佳,加上成都人历来爱热闹,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一条街。商家上百户,粽子数百吨。每年过了四月二十,基本就开市了,亲,有空,记得去淘淘宝哦。
NO2:雄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能够换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早年,成都地区喝雄黄酒,酒后,常由家里最年长的尊者,以手指头蘸酒,抹在婴儿眼皮上祈福消灾,谓之“开眼”。喝剩下的酒,也不倒进瓶里,而是遍洒屋基四周,用于驱散蛇虫。
《白娘子传》里面,那个善良,美丽,修炼千年,幻化人身的白素贞,正是被一杯雄黄酒,逼得显出原形的。
端午的常见菜谱里,还有板鸭,咸鸭蛋,皮蛋等等。目不暇接,眼大肚子小,就不赘述了。
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批准为“人类传说与无形遗产著作”,成功“申遗”。这个事实,恐怕已经无法改变了。与其再去纠结保卫端午这个话题,还不如缅怀先贤,让中华传统的文化和文人的高贵的德道情操,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屈大夫不仅属于楚国,中国,中华民族,他还属于整个亚洲,整个世界。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