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轻松学税法端午节专题论屈原李世民人

发布时间:2021-3-2 21:10:23   点击数:

轻松学税法

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做基础财税法理论的公益推动者。

这是轻松学税法的第篇推送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的第一男主角绝对是屈原,当然还有白娘子和许仙。

当然,他们的体裁是不一样的:

屈原属于悲情爱国主义体裁、儒家殉道系列;

白娘子和许仙属于浪漫爱情主义体裁,主要混合着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结合。

今天在群内,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想着将屈原和李世民的人设发迹史简单研究一下,以帮助很多有志青年开拓广阔的财税市场。

因为是节前,也因为是轻松学税法群中的探讨,更多的是“戏说”的成分!

希望有考据癖的同学们担待一下:群主认为,历史本来就是一面镜子——但这个镜子是平镜、哈哈镜、照妖镜还是望远镜,那要看照镜子的人的心态,以及你心中的镜子的构造!

关于镜子,大概比较有名的话就是这句了:“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

这句话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对梁公说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上大衣,用历史作镜子,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以人为镜子,找出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被用作防止自己犯错误的宝藏。现在魏征已经去世,我已经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这句经典的话语一直出现在正统的历史教科书里面,因此让大家记住了唐太宗伟大的心胸;因为他伟大的心胸,大家记住了他很完美的人设——即便是玄武门事变这么违背伦理,即便是后来的乱伦,都成为伟大的唐太宗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借口!

唐太宗伟大、完美的人设一直伴随着我的学生时代!后来,一直好奇,唐太宗和他的“镜子”魏征的故事最后是什么结果?

魏征死后,唐太宗给梁公说过这句著名的话后,是不是盖棺论定了呢?

带着这些疑问,在看相关历史书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答案。

答案出乎人意料——当然,现在,看到的,都是魏征这把老骨头不会做人。

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是:死后的魏征被唐太宗定罪、鞭尸削爵!

为啥呢?

因为,据说魏征这个老东西,居然将每次谏唐太宗的事情全部做了详实的记录,足足有十几本,还让儿子们保留下来作为传家宝——就想让老魏家的人知道,当年的祖上魏征是多么英明天纵,纠正了皇帝无数个荒唐的想法!

这件事情让李世民知道了。很是震怒!下令抄家——搜查这些记录;挖墓——看墓里有没有副本或者复印件;结果挖出来之后没找到复印件,气不过,就下令鞭尸那把老骨头!

这就是李世民和他的镜子的故事!

李世民和他的镜子的故事,给我们做财税的人有几点启发:

第一,追查一件业务的事情,不要只相信官方版本,要一条道走到黑,一条线索追到底,从合同、业务、财务、税务、法律综合考虑;

第二,官方版本记载的有可能是修正过的。要还原事情的真相,还得多看野史,多深入群众,多接触下里巴人——简言之,要多走现场,多交流、多观察与正式材料无关的环节和角落。

第三,正式的材料是可以修正的,而且肯定得到过修正。比如,李世民的人设。反之,没有经过修正的材料怎么能正式呢?连李世民都在修正人设,你的正式材料为什么不修正?你比他还牛吗?

李世民是怎么修正他的人设呢?

据说,在李世民之前,比如那个为李世民“烟花三月下扬州”提供了方便的隋炀帝,就根本不懂修正人设:自己是皇帝,玩高兴就行;史家怎么写也不过问,因此,我们看到的人设就很一般。

李世民认真总结了隋炀帝的教训,他开始在百忙之中关心起史官的工作来了:下班的时候,很喜欢去史官的办公室做做,拉拉家常,然后,漫不经心的看一下史官做的皇帝日常起居的记录,然后,对于干的非常认真的史官,还在工作上给予诚恳的指导。最后,大家明白这位勤奋的皇帝的意思了:即便是下扬州,身边美女如云作陪,也要写成皇帝勤奋的在耕耘、劳作、操心国家大事。

因此,我们见到的李世民的人设就这样完美!

李世民给我们完美的诠释了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树立自己良好的人设,然后结合技术手段将自己照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

这就是一种很厚黑的营销!

当你以后不好意思包装自己的时候,就想一想李世民的营销。你就可以放下脆弱的自尊心,心无旁骛的打造自己的完美人设!

如果说李世民的人设来自于强权力的自我包装的话,屈原的人设就来自于自己的文艺范,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同情弱者的心态。

据说,包粽子的由来就是善良的人们,担心楚大夫屈原被河里的鱼吃了,然后,包出鱼爱吃的粽子来,祈祷鱼儿不要吃这位爱国、多情、文艺的屈原大夫!

在《大秦帝国》这部小说里面,别说是屈原,即便是描写苏秦与荀子在楚国会见的情形,也是生动描绘了当时的儒家为什么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有趣情形。

在乱世里面,即便是将心中的美女反反复复的用华丽的辞藻写上一万字,也是救不了世的。

只不过,很多善良的百姓,总认为大王要是听了屈原大夫的话,好似楚国不亡一样!

屈原的家国仇恨,最终还是被他的乡党报上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貌似柔情似水、实质杀人如麻的楚霸王给他报仇了!

屈原的人设,来自于底层百姓!最后,统治阶级需要这样忠心的人,于是将他选作典范,不动声色的宣传起来,慢慢的,弄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

屈原人设的树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底层人民群众的真心喜欢可以成为市场;但上层建筑的需要,仅仅是理论需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统治阶层将屈原树立成忠君的典范,后来的魏征相当于是忠君的升级版,也是很生猛的、很聪明的升级版,最后成什么样子了?

财税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有点类似:市场真正需要的,不会是主管部门喜欢的——因为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理论层面越高,估计和屈大夫的《离骚》一样,一线的群众不知道这人摇头晃脑的吟唱,究竟想说的是啥?

今天看到这么一则消息:一名上海财经大学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从上海市落户到北京市当律师,整整奋斗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面,他不停的和各种当时不合理的政策战斗;最后,在时代的洪流下,有些战斗有了结果;有些战斗还在打响、或者正准备要打响!

就如,这个哥们在文章里面说的一样:“由于人才市场收了他元钱,他认为不合理。他是睚眦必报之人,准备战斗的时候,这个人才市场撤了。”

同时,这个哥们晒出来他8年的青春靓照和年的光头靓照。

看了他的这个文章,我的另外一名好友写道:“前段时间看到某律师街边乞讨,今天又看到这哥们十年磨刀、砍不了柴。为什么不从自身找找原因呢?有街边乞讨的勇气和十年如一日的执著,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

群主针对这种现象,想和大家重温这么两句:

十年磨一剑!

九曲黄河十八弯!

十年磨一剑的意思,就是你精心把你自己打造好!专注的做好你的专业!

“九曲黄河十八弯”的意思,实质上告诉大家:“连黄河那么牛的河流,也学会迂回走路,最后黄河入海!”我们有黄河那么牛吗?

在给很多老总现场讲财税的时候,群主很喜欢借用“四渡赤水”的故事来讲:如果伟人不用“四渡赤水”这么来回迂回,会甩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吗?

财税管控方面,有时候要多转几个弯!

所谓税收筹划,实质上就是制造“曲径通幽”,最终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当然,这哥们还有很多人,肯定会说:“怎么能够迂回呢?怎么能够逃避呢?不战斗的话时代会进步吗?”

这种思维,就是红军在后面几次“反围剿”中失败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连曹操的儿子曹冲在那时候都知道,给大象称体重不一定把大象宰倒!

很多人的思维,停留在“扳倒树捉鸟”的思维上;最后,树被你哼哧哼哧的放倒了,鸟在不在树上?

很多老总,有时候很搞笑的把财税工作当成变魔术的——好像关键时候一变就成了!你想想,即便是孙悟空那么会变,关键时刻尾巴就不好变了,露出破绽来!

猪八戒要变的时候,即便变得慢点,但如果提前变,有可能会变成一个俊朗的男子,达到在“高老庄成亲”的人世巅峰!

很多事情,需要提早着手,随机应变!

学会曲径通幽,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有“九曲十八弯”的智慧,或许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上是端午节的“轻松学税法”系列鸡汤,希望大家就着粽子一起吃!

祝端午节快乐!

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320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