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合阳人怎么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各地人民包粽子,赛龙舟。而合阳的端午习俗大同小异,却也有着不同之处。
端午时节,正是农忙之时,农民们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原本复杂的端午节便简化了不少。本来要在端午前蒸艾叶馍的,妇人们聚在一起,花鸟虫鱼,样式丰富,还要做出各种姿态的小老虎。后来因农忙活多,人们便放弃了蒸艾叶馍,端午习俗也由复杂变得简单了许多。
合阳端午习俗都有哪些?门上插艾叶端午这一天,合阳们的妇人们一大早就带着镰刀,去田地里面割上一捆艾草回来,用绳子绑好,挂在大门上面,听老一辈人说,挂艾草可防邪气,保佑人们不受病魔困扰,当然了,没有空闲的人们也可以买上一捆艾草挂在大门外。
古人相信鬼神之说,再加之古人医疗落后,卫生条件差。端午时节的燥热天气,容易引发大规模疫病,人们便迷信每逢这个时候,便有鬼怪作祟,需要使用各种办法驱走妖魔,才能免受病痛折磨。
恰巧自然界艾花未开而枝叶茂,其有效的药物成分便被民众所充分利用起来。由此可见,端午采艾插艾习俗从卫生学看来也是大有道理的。
吃粽子、吃油糕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全国各地十分普遍,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大部分的合阳人都是购买粽子、油糕。在端午节的时候,吃上几个,沾沾节日气息。
还有一部分住在河边的合阳人,采摘芦苇叶子用来包粽子。妇女们结伴,到沟下“打粽子叶”。把打回来的粽叶先放在锅里煮,除去粽叶表面的绒毛,使之光滑柔韧。再从锅里将粽叶捞出来在清水中洗净,三个一沓折好备用。把米和红枣泡好,便开始包粽子。包好,再入锅慢火煮熟。剥开粽子,一股淡淡的苇叶的清香沁人心脾。也有的人在粽子里不包枣,煮熟后剥开,撒点白糖或淋些蜂蜜,香甜可口。
而油糕属于大多数合阳人的最爱,怎能少的了在端午之时买上几个解解馋。
小孩子抹雄黄其他地方的人都有喝雄黄酒习俗,合阳独独与众不同,雄黄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抹在脸上的。
家中长辈们一大早就开始用早先准备好的雄黄,用酒兑好,抹在孩子们的额头上、鼻子、耳朵边。以避免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雄黄也属于一味中药,可用于防虫解毒,蛇虫咬伤。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尽的。
端午佩戴香香包端午节大人小孩子佩香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香包一般由家中长辈制作,制作好后分给家中老少佩戴,尤其是小孩子,手上、脚上、屁股上都需要挂上小香包,合阳人将那种香包称为“小馄饨香包”,屁股上挂的称为“挂屁股馄饨”,身上胸前佩戴的,则称为“香香包”,戴完整后一看,小孩子们身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香香包,其中也有着家人们对孩子的希冀和满满的爱意。
太阳前的车前子听合阳老一辈人说,端午节这一天,在太阳未出,天不明,去地里割上一把车前子草,这样的车前子最能防治百病,驱灾避祸。女人们把洗好的车前子用沸水一烫,然后在锅里用盆蒸上一会就行了,大家一人喝两口。因为车前子是一种中草药,有降火清热利尿消暑的作用。
端午送礼端午节还有送礼之说,很多地方也有女儿需在端午节回娘家避节的说法,而很多合阳人则在这一天,和丈夫带上礼品,买上粽子和油糕,高高兴兴的回娘家过节。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驱除病魔,抵抗灾祸,虽然其中透着神话色彩,却也不难发现古人智慧之处。
福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