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端午,吃粽子有讲究
端午佳节到啦!
红薯家族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称为“端阳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粽子,古称“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起源于南方,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挂艾草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喝雄黄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例如:画额、栓五色线、挂钟馗像、斗草、躲午、贴午叶符、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等。
端午佳节粽飘香,端午节又被称为粽子节,因此粽子在最近无处不在,一般人都很难抵挡这美味的诱惑,但要提醒大家,粽子虽美味,食用须克制,小薯这就告诉你怎么吃粽子不伤胃~~
1、粽子+热茶
一杯清香的热茶能解暑、消食,同时会解除粽子的油腻。热茶的种类不限,但一定要是热茶,因为冷的东西会让糯米变得更加的不易消化,最后产生腹胀的感觉。
2、搭配山楂、陈皮
山楂、陈皮这两种食药皆宜的食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应用在消食、散瘀、去闷上,因此它们对于油腻感和积涨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山楂还有绝佳的消脂效果。
3、搭配白萝卜
萝卜健胃、消食又通气,是养生的绝佳食品。对于老人、小孩和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吃粽子的时候,搭配上凉爽的白萝卜,可以起到通气、去积食的作用。
4、搭配清淡蔬菜汤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糯米热量偏高不易消化。每次不宜食用过多。吃粽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萝卜汤等能帮助消化。
5、吃饱别懒多走动
所谓消化不良,就是食物在胃里转不动了。大家可以用手揉一揉肚子,或者用热水敷一下。到外面散散步,帮助胃消化。
除此之外,还有四类人群不适合吃粽子,大家尝尝鲜就好啦,千万不要吃太多哦~
1、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红薯家族赞赏
长按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北京中科崔永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