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写作演练节日到民间采风去
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唤友,欢聚一堂;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师长;也有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请以“节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师:从小到大,同学们已度过许多节日。节日里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节日”这个话题的内涵。那么,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每个节日都有着特定的风俗和意义。先说说春节。我们过春节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风俗?其中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生1:放烟花和鞭炮。这背后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只妖怪“年”。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它便会下山袭击村民。“年”浑身刀枪不入,村民们很是苦恼。直到一天,“年”在袭击村民时,被一声巨响吓到,村民意识到“年”害怕巨响,便纷纷点燃炮竹,将“年”赶跑。从此,春节放炮竹这一习俗便流传了下来。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却寄托了人们希望家家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的美好愿望。
生2:贴春联,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生3:发红包,表达长辈对小辈的喜爱。
生4:吃团年饭,享受团圆幸福的时光。
生5:走亲访友,增进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
生6:吃饺子,意味着新旧交替,开始新的一年了。
生7:看春晚,和全国各地的人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春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我们再来谈谈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生: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表达团圆美满的情思。
师: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生:去扫墓,祭奠已经逝去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师: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
生:吃粽子、赛龙舟,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师: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生:吃月饼、赏月,希望一家人都团团圆圆的,幸福美满。
师:重阳节又有什么习俗?
生:登山、插茱萸、赏菊,表达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现在又叫做“老人节”,已成为一个尊老孝老敬老的节日。
师: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包涵着特定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进一步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认真写作本次作文。提示大家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拟好标题。“题好文一半。”拟好一个恰当的标题,既可以吸引读者,又可以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暗含文章的主旨。
二、选好材料。写作此文,可只选取某一个节日来进行创作,谈谈自己在哪个节日是怎么度过的,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叙述下来;也可选取好几个节日来进行撰写,表达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写作时,思路要清晰,观点要明确。
三、语言流畅。好的作文需要反复锤炼语言。在意思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语言才能进一步做到生动优美,或富有哲理。
做到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选材典型、语言流畅,一篇作文才算写好了。
过年啦
高婷婷
过年,是新生活的开始,旧生活的结束。过年,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没有之一!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从这时起,就已经有了年的淡淡的氛围了。在小年前后,人们纷纷开始准备年货,什么腊肠啊,腊肉啊,酒啊,春联啊,糖啊,瓜子啊……
小年里,人们定会做年糕吃,白白嫩嫩的,软软糯糯的,看着就好香。吃上一口,糯米的清香弥漫在口中,真是一种享受啊!这也是千万游子日思夜想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啊!
盼啊盼,终于迎来了大年!全国人民都沸腾了!思乡的游子也都挤着抢着从各地回到了家中,而父母也终于盼到了和儿女的团聚。不得不说,过年就是要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沿着那条熟悉的小巷走到大街上,舞龙的,舞狮子的,扭秧歌的,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的早上,吃完饭,便开始贴对联。把旧对联撕下来,小心翼翼地换上新对联。不仅要贴对联,还要贴窗花,全都是红色的,喜庆!
接下来,开始准备中午的团圆饭。这可很讲究!必须得有鱼,毕竟年年有“鱼”嘛,还得有圆子,寓意团团圆圆……终于到了开吃的时候了!满满一桌子菜,鱼就放在最中间!其他的鸡鸭等肉围着鱼放。吃饭也有讲究!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要在家门口放鞭炮,放完后才可以吃。听着这噼里啪啦的声音,小孩子早耐不住馋了,偷偷地用手拿一个肉吃。刚准备塞到嘴里,大人一个眼尖拿起筷子,啪的一下,打住孩子的手。孩子的眼神便很委屈,可是面对长辈警告的眼神,便不敢吱声了。见这副情景,辈分大的长者,便忍不住笑了起来,其他人也便跟着乐呵,欢声笑语飘满了整个老屋。终于开菜了,可是还有讲究!辈分最大的人先吃,其他人才可以吃。见了屋里辈分最大的人终于吃了一口,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挑着最爱吃的,你争我抢,一盘子菜一会儿就吃完了,好不热闹!游子们一边吃饭,一边述说着一年中的酸甜苦辣。长辈们听着,心疼着。团圆饭就这样过去了。
下午,男人们便围着桌子开始打麻将;而女人们就一起包饺子,一边包,一边聊天,饺子里包的是满满的幸福;孩子们也一起围着电视看动画片。时间就如此过去了。
晚上是要吃饺子的,寓意幸福美满,辞旧迎新。也是要看春晚的,大家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晚。热闹地吃完了晚宴,家人们又开始谈天说地。老人们尽享受这天伦之乐,或者吃糖,或者嗑瓜子,或者询问孩子们的成绩。成绩不好的孩子便逃也似的溜出了屋。孩子们大多顾不上看春晚的,于是便拿着各自的烟火,在院子里耍,火光在漆黑的夜空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除夕夜是要守岁的,不到零点大多都不会睡觉。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每家每户都燃放起烟花炮竹来。不一会儿,漆黑的夜空简直就是烟火的海洋,请你看一场免费的烟火盛宴。火花,把夜空点缀的无比绚烂。孩子们玩着玩着也便累了,春晚也接近了尾声,夜就这样过了。
到了第二天,还要早早起床,是要去拜年的。响头一磕,红包就到手了。桌上的盘子里放着瓜子和糖,还有水果等等一些好吃的,任君挑选,这些是给拜年的人吃的。
接下来便是各种探亲访友。孩子们几天所得的红包,最后也会到父母的手上,顾名思义保管。亲戚好友走完了,年也便到了尾声。
这就是过年,这就是新春!新的生活从这里又开始啦!
从小年到大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人们欢度新年的热闹过程和喜庆场面。文章语言生动,叙述流畅,情感真切。其中的动作描写和场面描写,运用得巧妙娴熟,读后令人回味。
指导老师:杨顺琴
难忘中秋夜
王艳慧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从出生到现在,我已度过了十四个中秋了。但只有那样一次中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那是我度过的第十一个中秋节。那一天和每年的中秋节一样,白天都没什么不一样的,因为重场戏在晚上。
夜幕降临,和家人一起吃完饭后,大人们都出去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开始忙了。把桌子搬到阳台,再放满月饼和各种零食,拿出一些好玩的游戏,像跳棋、飞行棋、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等,再点上几根蜡烛,一切都准备好了!
我们围着桌子坐着,一抬头就看到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它散发着淡淡的柔光,真是美极了!没有人愿意破坏这样的意境,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沉默着。好了,开始玩了。拿出游戏,我们玩了好久,很开心!每个游戏都玩完以后,觉得有些无聊,我们就边赏月边聊天。记得那天,我们聊到了好晚。那年的中秋节,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回来。在这个本该团圆的日子里,我是如此地思念他。
还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很严重。平时比较严厉的爸爸竟然在床边陪了我一夜。早上醒来,看到爸爸在旁边陪着我,我心中无比感动。
和爸爸在一起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着。我难过时,爸爸会陪伴我;我开心时,爸爸也会陪我笑。爸爸的爱总是显得很沉默。
每个人都谈着自己思念的亲人,出门在外的,已经逝去的。每个人的眼中都流露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突然,一个朋友说:“我们对着月亮,给我们思念的亲人送上美好的祝福吧!”就这样,我们所有人都面对着月亮,许下了送给亲人的最美好的祝愿。
“爸爸,远方的你是不是也正想念着我呢?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对你是如此地想念,祝在远方工作的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我永远爱你,我的爸爸!”我默默地许愿。
现在,回忆往事倍觉温馨。虽然那时的我们有些幼稚,但每一个祝愿都是那样真挚。上了初中,我和小伙伴们都离得比较远了。即使我们没有在一块儿过中秋节了,但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为对方送上美好的祝愿!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个特别的中秋节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孤单和孩子的思念,看到了父亲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那个夜晚里孩子们对亲人的思念、期盼和祝福,让人深思。
指导老师:杨顺琴
清明望故人
刘俊格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带上美酒佳肴看望“故人”的日子——清明。
一大早,我便起身,将自己收拾整齐。看着日历上红圈标注的日子4月5日,没错,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要去看望外祖母。全家都在准备着给外祖母的东西,我也不例外。拿起相框,看着里面那个抱着小女孩的慈祥老人,我不禁回忆起往事。
那个明媚的下午,我和外祖母在屋后的空地,放着圆桌,还有椅子。外祖母坐在椅子上,拿着茶杯的手时起时落。我在旁边追着小鸟跑来跑去,突然不慎摔倒,“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哭声将外祖母吓到,她慌乱将我抱起:“不哭,宝贝不哭。”
外祖母抱着我走回圆桌旁,一同坐在椅子上。这时,我已经停下了哭声。外祖母笑着将桌上的茶点拿起来喂给我吃。
这张相片便在那时被妈妈“偷拍”下来,成了我美好回忆的寄托。想到这些,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那个慈祥爱笑的老人就在去年踏入了天堂。而今天,就是我去看望她的日子。
我拿起纸巾将眼泪擦掉,嘴里还喃喃着:“要擦干净,外祖母可不喜欢看我掉眼泪了。”看着相片中的外祖母,仿佛她就在眼前,“我马上就来看您了,您在那边还好吗?”
“格子,好了吗?就等你了。”屋外传来哥哥的声音。
“哦!好了,就来。”我小心翼翼地放下相框,拿着早已装好东西的小背包,坐上了车。
经过一个小时多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看着墓碑上外祖母的照片,我又忍不住泪目。
“傻孩子,怎么又哭了?乖,不哭。”我仿佛听到外祖母的声音。
那柔似暖阳的声音忽远忽近,外祖母的身影也似乎时隐时现。
“让你不好好吃饭,看看!看看!路都走不稳了……”外祖母慈祥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眼前。
我嘟着嘴,任由外祖母抱着,小肚子不时咕咕叫。外祖母脸上的笑容重新回来,从上衣口袋拿出西饼递给我。
那时,吃的西饼是外祖母亲手做了给我吃的。现在,是我做了给外祖母吃。我拿出早就精心准备的西饼,那是外祖母最爱吃的。随后,又拿出泡好的碧螺春,全部整整齐齐地放在外祖母“面前”。眼前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午后暖阳里我与外祖母吃茶点的情景。
“宝贝,好吃吗?”外祖母依旧是那笑颜。
我总是嘴里吃着,支吾着:“……好吃……外祖母做的最好吃了……咳咳……”
外祖母忙轻轻拍着我的背:“小心点,来喝点茶。”
回忆着往事,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给外祖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我才起身离开。离开时,回头仿佛又看到了外祖母吃着西饼,喝着茶,与我招手。
清明节,一个看望已故之人的日子。每每此时,我便会回忆起慈祥的外祖母。
清明思故人。本文以作者一家看望已故的外祖母为线索,巧妙运用插叙手法,回忆了“我”与外祖母之间的温馨往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各种描写细腻生动,读来令人动容。
指导老师:杨顺琴
宁馨时光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