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细缠五色碧丝长

发布时间:2016-3-16 10:53:39   点击数: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端午节前后,人们还要插菖蒲、挂艾叶、饮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消灾、防病如舒頔的《小重山·端阳》里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共儿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的描绘;清代诗人李静山写的是平常人家的端午生活:“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让人怀疑怕债主来收账,用灵符使他避开,读来忍俊不禁

□吴 建

历代古诗词把端午描绘得如此婀娜多姿、仪态万千,道尽端午节历史况味,为传统节日留下绚丽的一笔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端午节的习俗图片个传统大节,中国历代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古代吟咏端午节的诗词中,也有俏丽婉约、妩媚怡人,反映爱恨离愁、触景生情等情愫的如北宋苏轼《浣溪沙》词:“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词人以秀丽婉媚的笔触,细腻地描写端午佳节一位红粉佳人的妆容和仪态,传神地表达出佳人的端午心态,可谓古代端午小词中的翘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关内容

古诗词中的

粽子是端午的节令食品,不少文人墨客在品粽、赏粽之余文思泉涌、欣然命笔如郑谷《咏端午》“渚闹渔歌响,风和解粽香”,描写了渔民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唱渔歌的欢乐场面唐代日本与我国交往甚密,其使者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带回日本,并留下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诗句更有陆游《乙卯重五诗》中:“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鬓,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一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流丽生动,南宋时期端午风俗特征跃然纸上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的集体活动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记述了朗州赛龙舟风俗的来历和热闹场面,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篇诗的开端交代了赛龙舟的时间、地点及由端午节来历习俗诗句来,说明其起因是纪念屈原,“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接着写整个竞渡激烈的场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末至衔枚颜色沮”读罢此句,可以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渲染观众云集的热烈情绪:“百姓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跃然纸上结句:“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以曲终人散的冷寂,揭示世事繁华背后的落寞意味,寄寓“逝者如斯”的感叹,使此刻的自我与千载之上的孔子和屈原达成精神的交融与沟通全诗立意高深,一种饱经沧桑端午节的来历视频、欲说还休的况味尽在不言中

端午


成都白癜风专科医院
四川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9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