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端午诗词10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己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端午时分,狂风骤雨,刹那之间,天地昏暗。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竞渡龙舟,也就没法凭吊屈原英魂。
石榴花盛开,应该在笑我,我只好解嘲到,陶渊明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诗人贝琼借屈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少年时候每逢佳节还会有些感慨,如今老了也没大感觉。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石榴花年年开放,鲜明如初,但是人的头发却一年比一年白了。岁月面前,贤人愚人都是过客,不过是几人留名,几人湮没罢了。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文天祥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又被造谣诬陷。为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这首《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奔赴国难的士大夫形象。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赞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
端午三首(其二)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赏析: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描写了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赏析:青年男女倒采撷艾蒿、蒲草繁忙,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赏析: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开家乡已经整整三十五个端午节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我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同州端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情感。
贺新郎·端午
宋代: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赏析:上片写端午节时分的节日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龙舟争渡,而词人却因年纪大,对此兴致寥寥,这是情怀不同。
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批评端午投粽子的习俗,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感慨举世皆醉我独醒。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开元曲先声。
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赏析:上片写端午之景,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写诗人端午节旅居在外,没有友人陪伴,喜悦的事情无人分享。表现出诗人的落寞闲情。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作者:儒风大家来源:儒风大家]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