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腊八粥
腊八粥
文/西岭雪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节目,前后总要忙碌十天半个月才会尽兴,而除夕通常比初一更热闹,准备期又往往比正日子还让人兴奋。这个准备期,以腊月初八开始的,其两大标志,就是扫尘与吃腊八粥。
扫尘的原因自不必说了,除旧迎新嘛;那么,吃腊八粥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搜集到的版本有三种,其中又以第一种来头最大:据说腊月初八这天是祭祀百神的日子。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得道前曾游历名山大川,腊月初八那天途经摩揭陀国,又累又饿,昏倒在地,得到一位好心的牧羊女以自己的午饭相赠才救活了她。那牧羊女所吃的,便是用糯米粘米加上野果混煮的粥饭,从此便传下了这个腊月初八吃杂果粥的习俗。
第二个版本仍然与神仙有关。不过这一回说的是上古时代怒触不周山的共工,他有七个儿子,都好吃懒做,死后做了疫鬼,祸害乡里,但是他们害怕赤豆。所以民间就在腊月初八这天煮食掺着赤豆的米粥,一则避疫驱鬼,二则祈福五古丰登。
第三个版本说的是人间的事了,可也不是凡人,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璋少年时给地主放牛,由于饥饿,挖了许多田鼠洞,找到各种豆食,便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豆子煮成了一锅粥。做皇帝后,为了表示不忘本,就在腊月初八这天下令厨师仿照当年做法煮了一大锅粥遍请群臣——这大概是最早的忆苦思甜饭了。
三个传说,一则以佛,一则以鬼,一则以君,总之老百姓都只有听从的份儿。但是民以食为天,管它什么来历,只要有得吃,又吃得饱便好了,因此几乎人人都吃腊八粥,可是问他缘故,却十有八九说不上来。
中国人无论吃什么,都能扯出一大串和神仙有关的大道理来,像是春节吃甜瓜是要甜甜灶王爷的嘴儿,请他上天言好事;端午吃粽子是为了贿赂江里的水神,请他吃点粽子就好,可别吃了屈原;仲秋吃月饼是为了嫦娥,七夕吃瓜果是为了织女,重阳吃花糕则是为了死后成神的戚夫人。
我一直都怀疑,中国大概是世界上神仙最多的地方。天上有玉皇,海底有龙王,河里有河伯,陆上有土地,地底下还有个阎王;好好地坐在家里,也门外有门神,屋里有财神,灶房里有灶王爷,连茅房里都有一位紫姑,是司厕所的神;此外,树上有树仙,花园有花仙,蛇鼠狐狸修炼百年都可成仙……
简直一步一神,无处不仙。弄得人人都像是林黛玉进荣国府,“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怕随时随地触怒神仙。
而《红楼梦》里,也有一段关于腊八粥的故事,是宝玉因为怕黛玉饭后午睡积食,故意说笑话逗她解闷儿的。
见于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说:扬州有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里面有一群耗子精想过腊八节,要煮腊八粥,就分派众耗子去偷食材。一个偷米,一个偷豆,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自告奋勇去偷香芋,众耗子不信,说你这么小怎么偷?小耗子自称会变化,结果一变变出个极美的小姐来,且反讥众耗子:你们只知可吃的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翰林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引得黛玉爬起床来捶宝玉。
这段故事固然杜撰,却写出清朝人民也吃腊八粥的习俗,并且原料以米豆果仁为主。
清《燕京岁时记》中有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从医学角度说,腊八粥常用的粳米、糯米、薏米有补气养脾、除烦止渴、清热去湿的功能;黄豆、赤小豆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的功效;花生和核桃等果仁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等功能,真正是食疗奇方,正见出古代人民的养生哲学。
今日腊八,让我们一同喝米粥,品红楼吧。
“西说红楼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