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一读放不下大地的铭辞泰山书

发布时间:2017-4-2 10:00:42   点击数:

A、泰山书

也许是机缘,山以石峻,我姓氏里有石字,而我们石姓的起源就是这座山。

我一直觉得泰山是人格化的,是雄性的,是坐在历史深处的一尊神,是民族信仰的脊柱,泰山是我们民族的骨。虽然在我老家山东的农村一些父老说“去泰安山朝山”,多的是拜泰山老奶奶,但那也是朴素的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祈求多子多孙,延续民族的香火。

对许多人来说,登泰山是一个梦想,这不是因了它的险峻,也非巍峨。而是它的文化的叠加和层垒与积淀,泰山日出的磅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历代帝王的膜拜,都增添了它的神秘与神圣,那些建筑,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那些摩崖石刻,那些残砖断瓦,在在都像断代的简帛,诉说着沧桑,但和起来,又是一部比二十四史还卷帙浩繁还生动有趣有温度的活化石。

如果你嫌那些文化的压抑阻塞了你,你可以选择与山石雾岚与古树切磋。在五岳之中泰山的海拔不是最高,体格也不魁梧,不怎么象山东大汉,它和吃辣椒的南岳衡山和喜唱豫剧的中岳嵩山比起,还说得过去,而和满嗓子秦腔和老醋泡大的北岳恒山比器,它又是矮小的。

泰山像有满腹的心事,你看那些阅历深广的老树就可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泰山的惟我独尊不是自高自大,你看在华北平原上,从长城到长江南北数千里,从燕山到太行到桐柏到大别山,这些连绵千里的大山以东,又有何个山丘能与泰山比肩?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硕大的印章,有了它,江山就安妥就稳固;如果说长江和黄河是我们民族不竭的动力,我们民族的帆船远航出海的压舱石就是泰山。这些老百姓懂,帝王更懂,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

人们把泰山称为五岳之尊,因为这是太阳所出的地方,是东方,是春天所由,是万物的主宰,这里面有我们民族古老的生生不息的哲学理念,东方在易经里所在的卦像是震卦《说卦》有:“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又说:“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至于南方的离只得中女,西方的兑只得少女,北方的坎也只得中男,所以泰山成为众岳之长是理所应当,于是一块“五岳独尊”的石碑就像历史的定格,千年屹立。   泰山代表了正统,泰山是雄性的阳刚的图腾。它是历史也是文化,是哲学也是宗教,是儒家的,也是释家的,是道家的,也是皇家的,你看岱庙、碧霞祠、青帝宫、玉皇庙,你看普照寺、斗母宫,你看孔子登临处,你看皇帝的遗墨,再看“风月无边“的刻石。众神备于一体,各种道场,众美其美,各美其美。这是一种合弦,是一种共鸣。

但泰山是沧桑的,最能显现那些沧桑感的,是泰山上的字迹漶漫的字迹漶漫的摩崖石刻和那些郁郁苍苍瘦硬通神的松柏桧槐。孔子面对流水感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那是知道时间是线形的不可弯曲不可倒流的无奈,毛泽东晚年爱读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枪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到岱庙看五株汉柏的时候,想起的也是这故事,《世说新语》里有: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再英雄的人物,也耐不住时间的折磨,毛泽东到达陕北的“数风流人物“和桓温北争的豪迈到头还是落得感慨而已。

人说岱庙里的汉柏是当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亲自手栽,我曾用手一棵一棵抚摩一下那柏树,千年下犹有那种汉家天子的体温。我们民族来自那个朝代,我们民族姓汉,这树也姓汉。在山东有树老成精的习俗,我觉得这柏树里也藏有我们民族的魂魄,耿耿大汉魂,历千磨万难,虽然有些树枝被铁架固定,有些炭化的部分被水泥填补,那些皮也大都剥落,但这树还活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些根系在为顶上虬蟠的苍青输养分通筋络。

我曾带儿子在这五株汉柏下久久发呆,太阳快要落山了,儿子说:爸爸,又神经了。

我笑笑。

儿子说:树就是树,你能看出果来?

是啊,这些树令我低回,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我没有破坏欲望,但想手里有个硕大的锯,把这些柏树锯出一截汉柏的横剖面。我要看它最初的萌发,那是一叶芽,那时我们的汉民族正萌发,是高祖的时代么?然后如拳了,个子也高了,它迎面碰上了武帝。于是在泰山的脚下它立定了根基,想它把根系抓住泥土的那天,也许,司马迁见证了那个时刻。这个横剖面的同心圆在扩大。它看见了武帝刘彻元封元年(前年)封泰山、禅肃然,以后又七次来这里封禅;同心圆再扩大,汉光武帝刘秀来过,建武三十二年(56年)封泰山、禅梁父;       魏文帝曹丕来过,黄初元年(年)登坛柴祭泰山   隋文帝杨坚来过,开皇十五年(年)筑坛设祭泰山   唐玄宗李隆基来过,开元十三年(年)封泰山、禅社首   清圣祖玄烨来过;高宗弘历曾先后10次来泰山封禅。

这些汉柏呀,年的高龄,一个完整的没有断列的生命,须髯临风,霜过,雨过,风过,雷劈过,电击过。哭过笑过,我真想从那同心圆最里面的一点开步,一二一二。从汉走到魏晋,与竹林七贤白眼看天,青眼看人,然后到隋唐,陪太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然后碰到了苏轼碰到了李清照。我走啊,在这同心圆里不分昼夜,无论脚上有多少风霜。我要在北宋的庆历五年停一下,这一年,我们石姓的先祖从泰山脚下,一晚上跑了28家逃避皇上的追捕。那一年被称为徂徕先生的石介死了,但他因支持范仲淹欧阳修而得罪了奸臣等人夏竦。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命家中女佣人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人,变法遂告失败。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返回徂徕山待阙,未到任所便病死家中,终年四十一岁。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内应。宋仁宗下诏将石介的妻子、儿子编置在江淮,由地方官加以管制,不得自由行动。又派中使去把石介的棺材打开检查虚实,同时,还将石介的弟子关押起来,后经杜衍等数百人以身家联名具保石介已死,方才使死后的石介免受剖棺之灾。我的先祖是石介的五弟,当时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也从泰山脚下跑了,一个人流浪到了濮州,以后繁衍生息。

庆历六年(年)的一个秋夜,欧阳修含泪打开石介的遗著――《徂徕集》,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石介死后二十一年始得正式下葬。欧阳修撰写《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先生貌厚而气完,笃学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以为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已;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曰:“吾道固如是,吾勇过孟轲矣。”

也许,一个家族有神秘的遗传,我们姓石的源头在泰山,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是姓石的姑娘,最著名的泰山石敢当,也是关于石姓的传说。相对于历史上东岳大帝信仰浓厚的政治色彩,碧霞元君信仰则更具有民间基础。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道教尊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太上老君说碧霞护世弘济妙经》言,碧霞元君是西天斗姥精运元气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证位天仙,受命玉皇统摄岳府神兵,护国佑民,洞察人间善恶。传说碧霞元君能福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泰山碧霞祠是碧霞元君上庙,位于岱顶天街与大观峰之间,兴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年),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面积平方米,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布局严谨,盖瓦、大脊等均为铜铸,明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在《东岳碧霞宫碑》中描绘说:“琼宫银阙,连岭背麓,丹青金碧,掩映层霄。香烟烛焰,若云霞蒸吐碧落间。”大殿内供奉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宋代以来,民间对碧霞元君的信奉,千年不衰。清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记载,“通古今天上神,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数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下。”明清时,元君庙遍及全国。查《岱史》可知,凡遇事,如猛虎为害、飞蝗为灾、旱涝、皇储未建等,帝王或官员都会遣使或亲自致祀元君,求元君赐佑。乾隆帝母亲八十大寿时,乾隆帝仍登岱顶拜元君。时至今日,每年仍有逾百万的香客游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我的老母亲念叨的泰山老奶奶就是她。

泰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神气的,泰山石敢当就是常典型、并且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信仰。民间自唐以来,取泰山石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以禁压不祥,相衍成俗,广为流行。至今,人们依然喜欢在建筑中安置“泰山石敢当”,它也逐渐成为一个平安符,遍布大江南北。

庆历五年,那是公元年,对我们家族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他们开始逃难,但大家都有一个信念:泰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家。

我还在想象的同心圆里一圈一圈地走,天黑了,我还沉浸在宋朝。

“爸爸,你哭了?”儿子不解地问,我泪眼迷蒙地抬头看着他。

我为历史而哭。我说庆历五年,就是这一年“这一年怎么了。”儿子问“石介爷举家犯抄,一个晚上,我们姓石的做泰山脚下一个叫桥爪子的地方跑里28家啊”天黑了,星星出来了,我和儿子走向宾馆,我看到了天上的北斗历历。星星还是汉代的星星啊。星星还是宋代的,但人却经历了多少劫难和轮回啊。

在宾馆里,电视上竟然播放一段了《沙家浜》中郭建光“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哈哈,泰山是一种文化符号,而青松一粘上泰山也身价高昂, 究竟是哪一棵青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泰山顶上的。

我知道泰山上有五大夫松,相传是因秦始皇东巡在泰山封禅遇雨,就在这五棵松树下避雨,雨后,这松树便被加封受爵,和汉武帝的柏树相较,这松树是祖父级别的,所谓的秦砖汉瓦,成了秦松汉柏,但始皇帝的树更加命运多舛,在明朝就被山洪冲走,直到康熙年间才加补植,现在还有下两株。问他们始皇帝的往事,问他们李斯的书法,怕只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吧。

泰山上有许多的摩崖石刻,李斯的泰山刻石是秦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迹,张怀瓘则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今存于岱庙东御座,周围以玻璃镶嵌,使游客能一睹李斯小篆风采。而在书法史上,

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美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更是让人怀想那些书写者和雕刻者对佛的虔敬,“在泰山山腹,平坡花岗岩溪床上”这是多年前摩勒的的字,字径50厘米,原有多字,现尚存个。

泰山的刻石真草隶篆,诸体皆备,就如那些松柏的枝干,铁钩银划,夭矫回旋。

那些泰山的石,有的如闫真卿的壮硕,有的是赵孟芾的秀美,余光中更是用书法作比泰山的松柏,实获吾心“譬之书法,柏姿庄重如篆隶,松态奔放如草书。泰山上颇有一些奇松,透石穿罅,崩迸而出,顽根宛如牙根,紧咬着岌岌的绝壁,翠针丛丛簇簇,密鳞与浓鬣蔽空,黛柯则槎桠轮,能屈能伸,那淋漓恣肆的气象,简直是狂草了。”有时我想,山水需要诗人画家做解人,否则那山是寂的,水是哑的。而泰山,如果缺少了历代帝王和百姓的的追捧,那它也成不了人们心中的圣山。

我未到过西藏,但那些朝圣者却在我心中长久地扎根,我曾在母亲念叨到泰山朝圣的神情中,想到西藏的那些朝圣者,我有一个骑单车到西藏的朋友,他告诉我到西藏令他心灵震撼的不是圣洁的雪山,不是庄严的佛殿,也不是茫茫荒野上的藏羚羊,而是那些虔诚的朝圣者。在布达拉宫下,在大昭寺门前,许许多多的朝圣者,无论男女,都蓬头垢面,身着长围裙,手戴木拖板,面对佛殿,神情凝重,喃喃念诵,俯身下去,四体伸直,头和鼻都触地,然后起来,再重复。一次,两次,永无休止。他们中有七、八十岁的长者,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也有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有的来自几百甚至几千里的地方。他们是三步一叩地翻山越岭,历经数月甚至数年才到达这地方的。

在雪域高原,这样的朝圣者处处可见。这些人心地非常虔诚,三步一叩绝不少一叩。遇到涉水之地,他们会补足淌水距离该磕的头。为朝圣,他们会磕得四肢溃烂,面额血肉模糊而不停止;为朝圣,他们沿途乞讨为生,即便冻饿死在山野也不后悔。

朋友骑单车曾多次看到同一帮的朝圣者,看见昨天的那些朝圣几乎还停留在原地。一天匍匐而行,走不了十里路。但他们的脸上没有半点的疲乏和劳累,更没有一丝的焦虑怨恨,只有祥和安宁。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金色的希望和幸福就在前面召唤,他们满怀着感激的心情坚定地跪叩着前进。

朋友从西藏回来给我讲那些朝圣者,他说:在当今喧嚣的都市,人欲横流。许多人讥笑西藏的荒凉,嘲弄那些有庄严信仰的人们。我们周边多的是名利之徒,名缰利锁,多的是欲海挣扎钱眼里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所谓的成功人士的一掷千金;所谓的失败者的诅咒。他们何尝有自己的真正的快乐。对比那些心灵充实,理想坚定的朝圣者,他们是没有灵魂的一块肉而已。

是啊,泰山,也是这个民族的圣山,我曾长久想始皇帝为何不在咸阳好好待着,为何一次到泰山到东海去寻找什么?真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么?

泰山有一种宗教的意味,我们知道,无论基督佛陀,他们的功效是对现世的安慰,是对生死的了悟和解脱,即使现在,宗教的香烟还仍旺盛,就象生命的延续一样,也许,人们在宗教里看到了一种肃穆一种敬仰和敬畏,也是一种依靠和倾诉,如若没有了宗教和信仰,人的无聊可能更无法打发,更找不到活下去的根基。

宗教安慰了人,解释了人们解释不了的东西。

即使帝王,他对众生采取的是俯视,但他知道在他的身边还有更高的神在,那是自然,是山河大地。于是他们对这些自然采取的是仰望和膜拜,面对那些苍茫的生命,他们也只有仰望的份。于是我们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急忙来泰山封禅,自“泰山阳至巅”,立下表功石碑。碑文是李斯书写的,字迹遒劲,文章华彩,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祇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封禅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山川祭祀活动。古籍载,黄帝出巡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车;蚩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众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上。黄帝登临泰山之巅,诏鬼神议国事。定大位、划疆域、祭天神,并作清角之音;似两凤双鸣,如二龙齐吟。玉皇大悦,天女起舞。

司马迁在史记引管子的《封禅篇》,说古来上泰山封禅的帝王,有迹可见者凡七十二位,其后陆续封禅者,从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一直到康熙、乾隆,更相承不衰。封,是筑土以祭天,禅,是扫地以祭地。

泰山封禅历来是中国封建帝王最隆重的祭祀典礼,“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是确认王朝政权“奉天承运”合法性的最隆重典礼仪式。 那些官僚们便以能够参与为无尚荣光,不能入伍者则无比失落。汉武帝封禅,太史令司马谈不得从行,忧愧致病,临死前,他痛哭流涕对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但也有乖巧之人借着封禅而上位,《酉阳杂俎》载,唐玄宗泰山封禅,三品以下官员晋升一级。张说为封禅使,借机将女婿郑镒提升了四级。唐玄宗大宴群臣时,见到郑镒的新官服便提出质问。张说、郑镒翁婿惶恐不知所对。一旁的黄幡绰笑讽说:“此乃泰山之力也。”自此泰山便成为岳父的别称了。

我曾多次登泰山,第一次是在半夜开始登山,为的是黎明到日观峰看日出,那是大学求学时代,记得李白也曾在夜间登过泰山,那是秋夜,李白说:"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月。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但我们是春日,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头上星宿三五,如萤火虫,山路黑黢黢,大家借着手电光,前面呼,后面应,那时的山形也沉在了漆黑里,更加重了阴森,耳边是阵阵松涛,再兼水声虫鸣,有时有凄厉的夜鸟叫,大家的心头就一紧。夜晚的泰山是属于静谧的,偶尔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不清晰的人声,有时还夹杂着一两声犬吠和人的吆喝,那是山中的人家或店家所养。那时的泰山,除了游人的几点零星微弱的手电灯光之外,最亮的就要数山上小店的灯火。就是那灯火,给人的确实希望和暖意。我们想到明天可以看到日出,于是夜的黑就有了一种铺垫,如文章。

记得还有一次和朋友登山,曾看到泰山极顶玉皇顶庙宇院内,围栏上结满了各地情人的同心锁、爱情锁,让泰山见证他们的山盟海誓。

爱是需要呵护的,爱是易碎品,爱也是锁不住的,我曾看到那些锁头,有铜制的有钢铁制的,上面还有工匠刻上男女的名字。

记得那次朋友调侃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想开几把锁。也许男人心中都有鬼,所以我们在上帝面前没有一个义人,都是有罪的。

泰山是圣山,对我们民族来说它代表了一种哲学的宗教情怀,但真实的历史,也许写满了悲凉,始皇帝泰山封禅,他也坑杀了多儒生,把文化弄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唐玄宗的《纪泰山铭》是大唐盛世的宏文,那是开元十四年,杜甫十四岁,杨家的女儿还没有出生,但这里面是否有渔阳鼙鼓的先兆呢?那时长安的时代那些丰满的女人在肉身上绽放出一朵让后世道学家瞠目结舌的花朵,这种健康的如牡丹一样的女人,像李商隐说的“我是梦中传彩笔,欲写花叶寄朝云”,也是这种女人把开元盛世倾覆了。

说到泰山不能不说到黄巢,他就兵败死在泰山的虎狼谷,但他的死并没有比泰山还重。史书上曾记载黄巢用人肉人骨做军粮的细节,这个杀人魔王治下的长安,人肉跟猪肉羊肉一样,进入市场公开流通;这在黄巢的老家菏泽的民间也得到证实,在童年时候,我母亲曾说黄巢杀人八百里,见人就斫,无论老幼,黄巢在民间一直是个杀人的恶魔,后来被某些历史话语转换为了一个英雄,这是可疑的历史的刁诡。有的书中说,黄巢兵败为僧。这书中还煞有介事地录有一首诗。诗曰: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穿尽穿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说这是黄巢写的,其实这诗是别人为造的,赵翼在《檐曝杂记》已考证清楚:

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皆以流贼起事,至陷宫阙,僭伪号,无一不相似。后巢败奔于太山狼虎谷,为其甥林言斩首;自成败奔于九宫山,为村民锄死,亦无一不同。二贼死后,又皆有传其未死者。谓巢依张全义于洛阳,曾写己像,题诗云:“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按,此本元微之《赠智度僧诗》。)自成死后,亦有传其为僧于武当者,又无一不相似。乃其败死,又皆以破毁祖墓所致。王氏《见闻录》:巢犯阙,有一道人诣安康守崔某,请斫其金统水源祖墓。果得一窟,窟中有黄腰人,举身自扑死。道人曰:“吾为天下破贼讫。”巢果败死。自成祖墓在米脂。相传中有漆灯,漆灯不灭,李氏必兴。边大绶为米脂令,亦发其冢。果有一蛇,遍体生毛,向日光飞出,咋咋而堕。是日自成即为陈永福射中左目。后虽陷京城,旋亦败死。是二贼又无一不相似也。然皆因发冢而灭。青乌家风水之说,岂真有征验耶?   又黄巢所至杀掠,独厚于同姓,并黄冈、黄梅等县亦得免祸。张献忠乱蜀时,亦于张恶子、张桓侯庙大有增饰。牛金星以下第举人作贼,凡进士官必杀,举人出身者不杀。后其党杀一县令,询知举人出身,乃弃而奔逃。此亦流贼之相似者。

黄巢是死掉了,这样的恶魔是应该没有子嗣的,应该把这些恶魔的历史空间腾出来,让给文明,让给良善,让给那些卑微的人,到泰山朝圣的人。

泰山是孔子的山,泰山是孟子的山,泰山是李白的山。,泰山是杜甫的山,在泰山的山道上,督抚吟诵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是怎样的心雄万夫啊,是啊,自古到泰山的拜谒人在内心唤起总是如日出一样的希望!

哦,泰山,日出之山。

赞赏

人赞赏









































甘露聚糖肽针
白癜风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61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