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灵草菖蒲
两天前,博能信江府李剑老总来玉山乡下看望我,教我认识了我们山溪里生长的一种植物,说是以前的文人雅士书房里都会供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一种灵草,那就是“菖蒲”。
菖蒲一般长在山溪旁石头上
菖蒲在我们这里的山溪,随处可见,肥沃处,长得翠绿茂盛。但李剑老总说,最好的菖蒲,是生长于山野溪石间的石菖蒲,短叶披垂,非常坚韧,生命力极强。据说,菖蒲的生长是不择场所的,寺庙旁生长的菖蒲具有佛性,山溪的石菖蒲一般长得茂盛,以一寸九节为宝!
在江南地区,每逢端午时节,家家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还有保持至今驱蚊灭虫的习俗。
端午佳节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
菖蒲剑叶翠绿,制作室内盆栽,也是值得观赏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吸附尘埃、抗污染的功能。
李剑老总说菖蒲是一种神草,所以古代文人雅士乐意做成盆景摆在几案上。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石菖蒲放一盆于案头上,夜间点灯观书,能收烟气,并吸附空气中微尘,可免油灯烟熏之苦;晚上将石菖蒲放置在明月星露之下,早晨取叶尖露水洗眼睛,有明目之效。
那天,李剑老总看见山溪里的很多菖蒲,忍不住在山溪石头缝里采摘了一些很好的石菖蒲带回去。
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古代很多文人都喜爱菖蒲,比如苏轼在文登蓬莱阁下的海边捡了几百枚石头,就是“以养石菖蒲”;包青天从池州给欧阳修带了一件礼物,是“石菖蒲一银盒”;吴济送朱熹一盆菖蒲,朱熹还写诗感谢他,“翠羽纷披一尺长,带烟和雨过书堂”。
今天有空,我也去山野溪石间采挖了一些石菖蒲,可惜没找到合适的花盆,只好暂时寄放在一个菜盆里,往房间里一摆,感觉也沾粘了一些文人墨客的才气和菖蒲的仙气!
今天采挖来的山野溪石间的石菖蒲,已经变成我房间里的盆景了
菖蒲还可以制香味料,其根茎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两天前,李剑老总怕我不信,还专门拿了一支菖蒲,用手折断揉搓了一下,果然香气袭人。
菖蒲也是一种中草药,它的茎、叶可以入药。比如,菖蒲的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本草新编》里说:石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
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下,据说神仙也爱吃菖蒲。
比如,《神仙传》中说:“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
《抱朴子》说,“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又说“商丘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饥不老,不知所终。”
汉代也有诗云,“石上生菖蒲,一雨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人好颜色”;梁代江淹《采石上菖蒲诗》中云,“冀采石上草,得以驻衰颜”。
可见,服食菖蒲,借以驻颜、长生,在古代应该是一种很流行的观念。
最传奇的一个故事,是《大有奇书》中说的: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和尚跑到雁门山一个石洞里面,遇到几个女子,一问,居然是秦始皇时候的人。蒙恬修筑长城,抓妇女服劳役,她们就躲避在此,吃菖蒲为生,居然活到了唐代。
今天我去山溪里采挖菖蒲时,一个邻居说,前几天也有邻居采挖了回去熬药治腿肿胀。
但是,我查阅资料时发现,也说菖蒲是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量多时,会产生强烈的幻视。
因此,建议网友看到本文时,千万别学神仙,或者当药自己乱吃,一定要找医生遵医嘱。
人生亦苦旅,不若归去来,无愧石上蒲。
来源:王忠频道(wangzhongpd)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地产自媒联盟成员
参考君个人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治白癜风的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