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今天端午节,我在老家陕西户县鄠邑区过

发布时间:2024/8/16 12:46:48   点击数:

今天是端午节,虽然自己年近古稀,却仍然忘不了小时候,奶奶给我戴的香包。

村上与奶奶同龄的老太太们,都是三寸金莲。端午节前,她们迈着金莲小步,走街串巷,招呼着各自的姐妹们,三三俩俩,你拿一块染红的布条,我找一些不知啥时候存下的香料,各人端一个小针线箩箩,坐在院子里,一针一线地缝着香包。

香包缝好了,穿上红线,挂在我们的脖子上。

奶奶告诉我们,戴上它,蚊虫不咬,毒蛇让道。

看着红红的香包,闻着浓浓的香味,听着奶奶讲它的妙用,心里很是高兴。

妈妈们则忙着买糯米、红枣,吆喝着我们到村外河渠边上芦苇丛中打粽叶。

于是,几个小伙伴相约,找到芦苇丛,一叶一叶地采集芦叶。

运气好的,还可以找到一两窝马莲,割一把回来,连绑粽子的材料也有了。

各家包的粽子,除了自己吃一些外,大部分用来走亲戚。

户县的风俗,割麦前,女儿买上礼,回娘家给父母看“忙”。收麦后的端午节前,则是父母给女儿送粽子。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门前挂艾草,又是一个讲究。

老人们传下来的说法是,它可以避邪。至于南方盛行的端午赛龙舟,在我们家乡,从小很少听到过,就别说看见了。

戴香包、吃粽子、挂艾草,这些风俗一辈一辈传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到如今,风俗依然在,情况大不同。端午节未到,街上卖香包的,便不时地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造型,琳琅满目。

多少年了,村上的瓦房换成了楼房,乡间土路变成了水泥马路,院落比过去漂亮了,门前的花草也多了。

做香包的却再见不到了,孩子们胸前戴香包的也少之又少。

包粽子,以前自己每年总要包一些,除了米、枣以外,自己还给粽子里塞一些花生、核桃仁,味道很好吃,孩子们挺喜欢。

这几年也不包了,端午节前在街上买些。

虽然如今商店卖的粽子,各式各样,有甜的、咸的,还有肉的,豆沙的,但我和老伴还是喜欢吃枣粽子。

这不,今天早上我们就吃的是枣粽子,里边还有花生米。

这是老伴几天前在串村卖粽子的女孩那里买的,味道和我们自已包的一样。

倒是门前挂艾草的人家,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农村的人家,节前到村外地边上,随便采来一大把,东家送几枝,西家送几枝。

城里的人家,农贸市场有卖的,买上一小把,挂在门口,也算过节的一景。

时代在变化,观念在改变,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却在一代一代传承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351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