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最常见的方式是避忌

发布时间:2015-6-9 14:06:20   点击数:
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愤然投汨罗江而死

最重要的动力,是民众的心理期待屈原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战乱与割据的时代,激发了民众对安定生活的渴求,屈原爱国者的形象,正好符合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另外,屈原高洁的人格与品行,也与端午节除秽布新的宗旨相合而连年的征战,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把楚地对屈原的纪念和崇拜扩散到了全国各地正因为屈原的高风亮节感动了饱受离乱的中国人民,和人们对国家与民族的依恋之情产生了共鸣,大众才乐于把端午节的“冠名权”转让给他,于是,端午节一跃成为了具有爱国精神的节日

在时间的长河中,端午节不断吸纳着时代的因素和民族的情感传承至今在践行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重新打量中国节,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承端午的爱国情怀,正呼应了时代和现实的需要,让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时代的生机

为了度过“恶月”,古人形成了多种应对方式,并发展出了丰富的端午节俗最常见的方式是避忌,即通过静养、蛰居的方式来追求身心的安宁湖北、江浙等地很早形成了“躲端午”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要在端午时节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小住,以躲避祸患另外,很多地区还讲究要在孩子的手腕上系五彩丝线,希望孩子能远离病疫、健康成长另一种方式,是因势利导,主动地将灾祸远送出去最典型的,就是驾着船只,以象征性的方式,把瘟疫、邪祟顺水送走,这一仪式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龙舟竞渡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屈原人格的感召下,古人又对端午的习俗做了重新的解释龙舟竞渡由原先的禳灾仪式,转变成了纪念屈原的活动人们同情屈原的遭遇,要打捞诗人的遗体,这才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被赋予了祭奠屈原的意义为了保存屈原的遗体,人们用箬叶包上糯米,制成粽子,投入江中,引开凶恶的蛟龙这些行为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开来凡有名川大泽处,当地的人们每年端午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就像刘禹锡《竞渡曲》所写:“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从辟邪祛病,到纪念屈原,再到当今丰富多元的创造,端午节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风俗会流变,但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珍惜(经济日端午节习俗作文结尾报 祝鹏程)

中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古人们过端午的仪式也大不一样但这些习俗无一例外地都蕴含了古人希望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自身命运,辟邪祛病、强身健体的愿望所以说,端午节也是体现了民间智慧的“卫生节”

爱国忧民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到一说起这个传统节日,人们往往想起的是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不过,如果我们细细梳理这个节日的前世今生,就会发现更多的历史信息,也会感叹于传统节日浓郁的人文情怀

端午节已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并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在传媒的推动下,赛龙舟、吃粽子不仅成为了全国流行的节日庆典,还和游戏、竞技、娱乐、文艺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在赛龙舟的过程中,人们端午节习俗及来历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唤起了心中的爱国热情;也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挂艾草、洗药浴等地方性的习俗也开始流行起来这些行为既巧妙地传承了端午辟邪祛病的意蕴,又符合了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一条在今年端午流行的短信说得好:“洗洗艾叶,将烦恼荡涤;包包米粽,将思念缠绕;煮煮红枣,将爱恋加温;划划龙舟,将激情燃烧吃个粽吧,福禄寿康到!端午佳节好,幸福快乐找!”

同时,各地又积极发挥独有的习俗,并加以改造与转换,端午变得更有活力了北京东部的高碑店村是一个以漕运闻名的村落,村民们非常重视过端午,向来有“端午大于年”的说法近年来,村子利用传统资源,开发了“端午民俗节”、“漕运庙会”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庆典活动,还举办了包粽子大赛在杭州,当地市民不但继承了“斗百草”的习俗,还将其发展成了辨识草药的竞赛,人们到南屏山上寻找草药,并认出草药的名字,找到越多、认出越多的便是冠军“斗百草”被创造性地转化成了认识大自然的活动而在笔者的家乡浙江绍兴,原本消极的“躲端午”,早已经变成了积极的“望端午”端午节成为了女婿携全家向娘家人表达谢意的节日一家三代,其乐融融,把原本的“躲灾日”变成了家庭团聚的时刻

“端午”的节名产生于魏晋时期,但它的起源却更早,这一节日和先民们对农历五月的禁忌息息相关随着太阳逐渐向北回归线移动,五月正好是白天变长、夜晚变短的月份先民们将这种自然现象神圣化,把五月看做是阴气与阳气激烈争斗2014端午节放假安排的时节,正如《礼记·月令》所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在阴与阳、生与死的交替时刻,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种种禁忌此外,随着暑气上升,盛夏即将来临,五月又是一个蛇虫出没、蚊蝇滋生、疾病流行的月份,以至于民间产生了“恶五月”、“毒五月”的说法因此,先民们设置端午节,就是为了顺应自然,以谨慎的态度,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节

既然端午节的本意是禳灾求吉,那么它又如何成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呢?秦汉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恶月”的敬畏减弱,节日的人文情怀凸显,端午节纪念先贤的功能得到了发扬不过,地域不同,在早先的端午节,各地纪念的人物也不尽相同,包括了屈原、伍子胥、介子推、越王勾践等多位到端午节习俗作文300魏晋南北朝时期,屈原脱颖而出,成为了端午节纪念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原因推动了这一变化呢?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习俗主要体现了民间的信仰,那么,下面的这些习俗则更多地蕴含了古人的科学知识:南方很多地区把菖蒲制作成宝剑,并和艾草一起悬挂于门前、床头苏东坡有诗云:“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生动刻画了千门万户悬挂艾草的场景这一行为不仅满足了人们驱邪、去疾的信仰需求,还产生了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功效湖北、山西等地还会在端午节畅饮菖蒲酒,起到驱除蝇蚊的效果,正如宋人梅尧臣有诗云:“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此外,在端午节“斗百草”、用草药煎水洗浴,以防疮疖,也是很多地区的习惯

时代新风

美好愿望


青海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2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