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小长假快结束了,你对端午的习俗有多少

发布时间:2016-11-19 18:00:41   点击数: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沐浴节等,是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名称最多的一个节日。那么,端午节都有哪些文化习俗,又有什么文化寓意呢?位于亚热带的深圳,本地客家人过端午又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下面请看先锋记者叶贞的报道。

在中国,无论南方北方,吃粽子、赛龙舟,都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节日活动。那么,赛龙舟、吃粽子,和纪念投江殉国的屈原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文化联系呢?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划龙舟什么意思呢?端午节最早的起源,就是为了不让鱼吃掉屈原的尸首,所以就划着龙舟去追赶屈原投江的地方,这是最早的一种传说;第二个,为什么吃粽子呢?粽子都是人吃,但是当时还有一个习俗,既然找不到屈原的尸体在哪,为了防止鱼把屈原尸首吃掉,那么就向河里面抛一些粽子来喂鱼,因为粽子在水里面保持的时间最为久长。”

粽子风味南北有异,口味各有偏好,深圳本地代表性粽子是一种蘸白砂糖吃的枧水棕,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民俗专家廖虹雷表示,地处亚热带、靠近海洋的深圳,五月又是一年中最热的开始,本地的枧水棕,可化解暑热毒气,调理身体,“稻田里面的稻草把它烧成灰,收集起来用水泡,泡了搅匀以后,滤掉那个渣,剩下那个水就是含碱量很高,然后通过那个碱水泡那个糯米,泡一个晚上,然后用这个糯米来蒸。包粽子的时候,碱水里面放一条苏木,这个是在药材店买的,是带有散瘀、解毒、去热这么一种功效。”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之外,各地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食物,比如河北省的“五毒饼”、山西省的“白团”,江苏省的鳇鱼等,而广东传统小吃煎堆,就在海南的端午食品中占据重要一席。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煎堆在广州是很常见的,过年过节,都有这种锅里炸的这种,但海南比较特别。端午的时候一个圆的,这个圆的煎堆做的比较巧妙,做的时候不大,但是放到锅里头,油锅啊,会越炸越大,变成一个气球样的,很大,当然这个是越大越好,寓意来年更圆满、更完美!”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疫;小孩就佩香囊、挂香包,驱邪防病。另外,用艾叶洗澡,也是许多地方的一个端午习俗

民俗专家廖虹雷介绍,端午前后雨水多,广东人称为龙舟水,在深圳本地居民当中,到河海里洗龙舟水,也是一个重要的端午习俗,“我们小孩子是最喜欢的,是爸爸妈妈煮一个红鸡蛋,到药材部买一个叫做发红粉,是食品的染料。然后煮鸡蛋的时候放在里面一煮,那个鸡蛋壳就变成红色的了,然后带上一个小网兜,然后把两个鸡蛋三个鸡蛋四个鸡蛋放到网兜里,或者放到竹篾的兜里面。带在身上带到海边或者河边游泳,那么我们小伙伴游了一会肚子饿了,就上岸吃一个红鸡蛋!”

先锋记者叶贞的报道。









































?白癜风早期是什么症状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18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