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杂说端午

发布时间:2016-11-18 19:32:08   点击数:

杂说端午

端午节:

快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

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

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肓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淸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这是近期网络上很流行的一段话,过了这么多年的法定假期,对于这个假期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

“争议”的节日

为何说它争议?

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场申遗,引发了一场大战,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余年历史,而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多年了”。这多年的差距,却让韩国捷足先登,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现实唤起了多少人的爱国之心,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于是,年,端午节被列为法定假日。

于是,年,三省联合“打包”的端午节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由湖北省代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申遗。而上述习俗已于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国申遗的影响巨大啊,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非遗代表作也具有共享性,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了好的结果,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非遗”名录。

“凌乱”的起源

为何说它凌乱?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这里只简单列举。

1.纪念屈原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之人,却葬身于汨罗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他亦有如此志行,或许葬身汨罗江是他最好的归宿。

很多人会说他傻,但这种傻只有他自己了解。就像那项羽,他也有自己的骄傲。对于后人来说,也只是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渔夫撑舟,在江面捞取屈原真身,演变为赛龙舟。渔夫扔饭团,喂饱鱼虾,只为保留屈原身躯,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故包之以楝树叶,外缠彩丝,发展为粽子。老医师倒雄黄酒入江,只为药晕蛟龙水兽,不食屈原真身,留有喝雄黄酒之风俗。

2.纪念伍子胥说

赠以西施,用以离间。而伍子胥却早已洞悉勾践诡计,奈何夫差听之不闻,且信之谗言,赐死子胥。这一忠良,死前扔要求邻居将之眼睛挖出,悬挂吴京东门之上,以看越军入城灭吴。夫差闻言自是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之中,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越王得此缓解之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二十年之后,我大吴之国,恐怕要化为一片荒沼了。”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终是未辜负伍子胥这一惊人预言。

3.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东汉上虞人,其父溺于江中,数日未见尸。时娥二七,昼夜沿江号哭。至十七日,投于江中,恰五月初五。又五日,抱父尸出。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精卫填海,孟姜女哭长城,诸此神话、传说,传承着一种力量。

4.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以此,延伸出除瘟、驱邪、求吉祥等文化活动。

“丰富”的活动

为何说它丰富?

余年的习俗,又因着地域的广阔,端午节的活动各地均有特色,且异常丰富。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外,本文列举以下几种。

1.画额

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2.佩长命缕

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3.戴香包

碎布缝成,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佩戴颇有讲究。老人为防病健身,喜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4.饮雄黄酒

雄黄倒入酒中饮用,或将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而白蛇也正是端午饮雄黄后才显出原形。

5.挂艾草、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一天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上艾草和菖蒲,用以避邪。

端午“求放过”

为何说它求放过?

节日,促销,活动。这六个字很容易联系在一起,而商业活动也确实通过节日经营获利。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段话。端午在很大意义程度上是一种祭奠活动,在此活动里举行商业活动总有种不合时宜的感觉,特别是忽略传统节日本身意义的商业活动,似是跳梁小丑,贻笑大方。

而编辑语言,讨要红包,似乎更是不适之举。

我们不希望申遗成为一种功利性的东西,更不希望,传统节日在未来只是法定假日四个字。如果真要举行活动,希望可以本着传统文化,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节日内涵,而非一场浮于表面的杂耍。

文/素锦图/网络编辑/素锦

联系







































白癜风治疗与护理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1860.html

------分隔线----------------------------